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短期内货币政策姿态将保持不变 外资银行专家解读最新货币信贷数据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4日 07: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袁蓉君

  记者袁蓉君近来,市场上存在着两种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其一是当前政策是否有效、能否抑制住通胀;其二是货币政策是否已经超调、会否引发中国经济“硬着陆”。6月13日人民银行公布的5月份货币信贷数据显示,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尽管低于预期的广义货币(M2)和新增信贷可以缓解市场的通胀预期,但当天与本报记者连线的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认为,这些数据也会增加市场对信贷紧缩和经济“硬着陆”的担忧。

  对此,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沈明高(专栏)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5月份货币供应数据显示流动性已经比较紧,加上大宗商品价格正在下降、夏粮丰收将使农产品价格有企稳甚至下降可能、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会带来短期内高通胀,CPI很可能在6、7月份见顶。高盛经济学家乔虹和摩根大通经济学家吴向红也持有CPI6、7月份见顶的看法,且预计短期内货币政策姿态将保持不变。

  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在分析5月份M2和M1增速低于预期的原因时,陆挺表示,相对较低的M1和M2增速对市场情绪的影响相当负面,因为投资者日益担心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特别是当人们将M1的增速视为一个商业活动指标时。尽管如此,陆挺仍相信“硬着陆”的几率很小,市场对中国信贷紧缩的担忧过度。

  乔虹表示,5月份的货币数据印证了高盛的看法,即当月货币政策没有放松,从而对内需增长继续造成压力。她和吴向红、沈明高都认为,此前实施的各项调控政策正在见效,并预计CPI将于6、7月份见顶。

  CPI将于6、7月份见顶

  在详细阐述理由时,沈明高告诉记者,首先,流动性已经比较紧。5月份M1同比增速只有12.7%,虽高于约10%的历史正常增速,还可以更低一些,但已经算不上中性了,已有些偏紧。历史经验表明,中国M1增速在15%以下时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其次,大宗商品价格正在走低,国内的棉花价格已经跌了30%左右,输入型通胀的风险已有所下降。第三,农产品价格有波动,但不会出现像2008年那样大幅度上涨。随着夏粮的丰收,农产品价格有企稳甚至下降的可能。第四,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会带来短期内的高通胀,特别在制造业,有通胀但并非高通胀。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提高10%,如果CPI为4%至5%,每个企业可以承受平均14%至15%的工资上涨,而不影响其盈利。现在的问题是,中下游产业如纺织品、服装等类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达不到10%,需要转嫁一部分成本给消费者,可能推动CPI的上升。但总的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会带来短期内的高通胀。”沈明高如是说。

  更长远而言,由于获益于更有利的基数效应,且各种宏观政策将继续影响实体经济,吴向红预计CPI增幅将从9月份开始逐步放缓。而沈明高则表示,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下半年CPI能够稳定在什么水平。花旗对全年CPI的预测值为5%,这要求到年底时CPI月增幅要放慢到4%,这是有风险的。主要是因为电价可能会上调,其他一些涨价的因素也可能恢复。值得注意的是,沈明高强调了外部因素对通胀的影响,他认为下半年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在美国。如果美国经济明显放缓但又不会低到推出QE3政策的地步,这有利于中国控制通胀。

  短期内货币政策姿态将保持

  鉴于通胀担忧仍未消退,且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实体经济增长较上月出现了反弹迹象,乔虹认为决策者至少会在未来一个月内保持现有的货币政策姿态。“我们预计,2011年下半年,随着通胀放缓,货币政策将趋于恢复正常,我们所指的政策正常化,是指货币和信贷供应限制逐渐放松,而不是和2010年下半年一样大幅放松政策或采取降息等直接的刺激措施。”

  吴向红也预计目前的政策姿态将在近期内持续下去,未来数月内至少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并可能再上调利率一到两次。更长远而言,由于CPI增幅逐步放缓,决策者可能于秋季转为更加宽松的宏观政策。“实际上,就最新的政策公告而言,上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调这一政策目标,即1000万套新建经济适用房中的大部分住房应该最迟于11月开始动工。此外,监管部门已于最近强调确保为中小企业提供适当信贷支持的重要性。”她说。

  沈明高则认为目前决策者面临两难选择,因为一方面通胀率比较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面临着很大的融资压力,现在民间融资的成本一般在20%至30%,有的地方甚至更高。他认为在紧缩形势下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难是意料之中的,现在需要关注的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到底有多严重。如果还没有2008年那样严重,政策短期内放松的可能性则比较小。他仍预计央行在今年剩下时间加息两次,最近一次加息可能出现在CPI创新高之时。人民银行还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到三次。当然,如果“热钱”流入中国增多,且美国推出QE3,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则没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