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金学伟:股市依然是一场梦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9日 04: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金学伟(资深市场人士)

  2002年,我写了一篇《10年股市一场梦》,对二级市场的盈亏算了一笔账。文章开头的话是:虽然10年来中国股市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十年股市一场梦,以“人人都说股市好赚钱,放眼望去尽是亏钱人”来形容二级市场的处境一点也不过分。

  时至今日,再算一遍二级市场的投入产出账,除了指数比当时涨了1倍,市值又提高了14倍,二级市场的处境却依然如故。

  二级市场20年来累计损失近2万亿

  为论述方便,我们先算到2005年为止的投入、产出账。

  二级市场的投入主要由三块组成:

  1.直接由新股上市产生的流通市值。2.再融资。3.交易成本,包括印花税、手续费等。

  截至2005年底,二级市场的总投入达19005亿元。而产出即流通市值则为10630亿元。15年的累计亏损高达8375亿元,亏损幅度达 44.07%。如把这1.9万亿分15年,以每年存取一次的方式存入银行,按此期间一年期存款利率的中位数计算,获得的利息也将超过8000亿元!实际亏损加机会成本,二级市场的相对亏损幅度超过80%!

  2006年后,因股改,新上市公司不再区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许多非流通股也不断加入到流通市值中来,因此我们已难以用流通市值来计算原来意义上的二级市场产出。

  但我们仍有办法做一个大概估算。

  2005年底,沪深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为32.78%,考虑股改支付的对价,我们以42%作为2006年前上市股票的流通股占比。而2006年来上市的股票,其首发流通股占首发总股本比例加权平均为8.77%,首日流通市值占首日总市值比例加权平均为9.23%。截至5月末,沪深股市的总市值为 26万亿,其中有近70%来自股改后上市的股票,因此,在26万亿的市值中,属于社会流通股股东“投入后产出”的市值不到20%,大约在5万亿。

  为取得这5万亿的产出,二级市场的社会流通股股东又投入了多少?不算不知道:从2006年以来,由新股上市产生的首日流通市值和再融资额高达4.2万亿元,各项交易成本6400亿元,总共48400亿元。由于2005年末已有1.063万亿的流通市值,因此,社会流通股股东要在这5年中打平,其产出必须达到5.9万亿。5.9万亿—5万亿,5年来二级市场的社会流通股股东又损失了9000亿元!而20年的累计损失则高达1.78万亿,更不说由此损失的机会成本!

  二级市场的本质功能就是交易

  把一个投资场所变成一个“负和游戏”场所,原因很难三言两语讲清楚。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1.它和我们对股市的认识错位有关。股票市场有筹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冷暖等功能,但这些功能都是股市的派生物。二级市场的本质功能是交易,市场管理的根本职责是保证交易的公平、公开与公正。

  在过去20年里,我们基本上是本着功利目的来管理股市。我们过多强调股市的筹资功能,常为推进新股的顺利发行而制造各种政策牛市。

  我们过多强调了股市“为国民经济服务”,强调股市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使证券监管部门几乎沦为第二发改委、第二国资局(而今似可加一个第二央行),常常为满足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需要而大干快上。

  2.和股市发展模式有关。和股市管理的功利性目的相适应的股市发展,也只能是单纯的数量扩张型发展,这种发展的动力只能是资金与成本的推进,有多少总支出,才能产生多少总市值,其结果必然是投资效益的低下!

  3.股市供给曲线严重滞后于需求曲线也是一个原因。998点行情,历时一年后才有第一只新股上市,而真正大规模上市是在2007年。1665点行情第一只新股上市是在2009年7月10日,其时大盘已差不多见顶。同样的发行节奏如果提早一年,将极大改善牛市中供不应求和熊市中供过于求局面,并减少二级市场亏损。比如1996年第一只新股与大盘见底同步,就有效地抑制了市场的高投机风,也减少了行情见顶后的上市数量。

  回到股市的原点上来,承认二级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交易功能,承认股市管理的中心就是交易的公平和公正,而不是某些政策性目标,以保护交易者(而不是简单的投资者,20年来,我们给原始投资者的回报已经不俗,唯一亏待的是二级市场的交易者)的利益为首要目标,不仅是我们殷切的期望,也是中国股市走出始终靠成本推动、总产出在绝大部分年份里始终都小于总支出、20年牛市二级市场却20年亏损怪圈的唯一办法。只有这样,股市才能持久地发挥其服务经济的功能。

  (《第一财经日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