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5月工业数据解读现分歧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9日 19: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投资者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投资者报》记者 华强

  张平(专栏):警惕实业经济弱化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3%不值得大惊小怪,适当减速是正常的,是调结构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也在决策层能够接受的范围。”统计局公布5月经济数据的次日,《投资者报》记者电话连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

  不过,让张平担忧的是,工业增速相对放缓了,而投资增速依然突飞猛进。他认为,“现在需要警惕的是一种倾向,那就是大家都不爱干实业了。这应该引起决策层重视。”

  “经济增速的放缓也有主动调控结果的影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张平也予以认同。他表示,工业增速放缓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现象,况且工业增加值不是GDP的全部,无需过分担忧。

  今年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8%。让人费解的是:投资加快了,为何产出反而变慢了?张平给出的答案是:投资加快主要是房地产,而工业领域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增速。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6%,其中住宅投资同比增速更是高达37.8%。

  “房地产投资的产出效应,最终体现在服务业上,所以,投资加快而工业放缓,看似矛盾,其实奥妙在这里。”他表示。

  张平分析认为,大城市房价未降而土地价下来了(今年土地出让金下滑明显),中小城市房价则逐步向大城市靠拢,所以尽管调控不断,但地产商的利润空间其实更大,投资房地产的动力当然就更大。“这也是央行不断紧缩货币,而房地产投资依然能蓬勃发展的原因所在。”

  在张平看来,尽管工业增速放缓是主动调结构的结果,但他也坦承,现在大家干实业的热情是远不如以往。“大家都不爱干实业,这是个大问题。”

  近年来,“去实业化”现象比比皆是。投身楼市、股市、艺术品等领域的实业家,简直如过江之鲫。即使是大型央企,“不务正业”的也不在少数。去年国资委推动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计划之后,目前依然还有16家央企被定义为房地产主业公司。

  据公开资料,国内知名企业如联想、海尔、国美、雅戈尔、新希望等,都有从主业分兵房地产和资本经营的战略部署。

  张平担忧,中国经济的“去实业化”倾向,将是持续发展的大隐患,“管理层必须警惕。”

  韩志国(微博专栏):经济滑向滞涨边缘

  6月15日,经济学家韩志国正在上海出差。他认为,一方面CPI达到5.5%创出34个月以来新高,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这表明中国经济滞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之所以给出这样的判断,一方面是抗通胀的宏观调控之下,工业增速还会下滑;另一方面,6月CPI为6%将是年内高点过于乐观,“8月份有可能达到8%。”

  针对工业增速放缓,官方的表态是“总体上仍然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但韩志国并不这么看。

  今年5月份,CPI与工业增加值数据分别为5.4%、13.3%;去年同期,CPI为3.06%,工业增加值增速16.5%。“如果考虑价格变动因素,工业增速的回落不是像统计局所说的‘回落幅度总体不大’。而是很大。”他表示。

  论及调结构与工业放缓之间的因果关系,韩志国更是坚决予以否认。他认为,中国经济调结构,是无举措、无方向、无实效。

  “什么结构调了?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早就说产能过剩,无效投资下来了吗?”其用一连3个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表示,工业放缓,完全是货币紧缩造成的。“中小企业本来就对资金敏感度高,货币紧缩首先受伤的就是中小企业。占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受伤,工业增速自然就下来了。”

  韩预计,工业增速放缓的趋势还将延续,因为货币政策暂时还没有松动的迹象。

  韩志国预计,今年经济增长不会超过9%。其逻辑主要是两点:通胀压力尚未缓解,继续紧缩概率大;产能过剩导致传统经济萎缩,在无新的增长点之前,经济增长放缓。

  目前,市场各方对于CPI比较一致的预期是,本月或达6%并将是年内高点。但他认为,8月份还有可能达到8%。同时,产能过剩的矛盾也将愈发突出。在他看来,我们的投资很猛,但大多数是无效投资,使得我们的产能过剩日益严重。

  CPI在4%以上GDP低于6%,通常这被认为是中国滞涨的标准定义。韩表示,2012年,中国很有可能进入这个区间。

  他观察到,最近不少国际大机构集体看空人民币,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如果说世行报告评价中国产能已达极限,多少有一些政治的因素在里面,但国际市场的动向,对于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走向还是值得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