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持续升温
专家建议购买产品要谨慎 不要盲目涉足高风险投资
黄 鹤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CPI同比上涨5.5%,涨幅比4月份上涨0.1%,创34个月以来新高。通胀压力居高不下,股市震荡格局难改,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热捧。
短期理财产品成新宠
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7085款,平均每月发行数超过1500款,远远超过去年平均每月的1000款,通过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已超过5万亿元。
业内人士告诉我们,今年的理财产品有几个特点:一是期限都比较短,基本上都是十天、一个月、两个月这样的产品;二是大部分都是预期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一个月的期限,差不多在4.2%—4.3%的年收益率水平,两个月的可能达到4.8%。
理财产品为何今年热销并以短期居多?专家表示,目前的通胀水平比较高,利差倒挂的现象导致了客户对个人金融资产缩水有所担忧,如果是长期产品,会担心跟不上加息的脚步,所以今年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非常多,量也比往年大。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说,比如我是一个客户,去了银行的营业部,一个收益可能会更高,一个是负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居民客户就选择了银行代客理财,因此这是必然的结果。与此同时,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日均存贷比考核……一系列政策的叠加使商业银行面临日趋紧迫的资金压力。“短期理财产品以其较强的流动性,既能满足投资者资金灵活运用的需求,从银行的角度讲又能持续吸引客户,增加存款,因而受到银行青睐。”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方瑞表示。
市场热度短期难降温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银行日均存贷比考核的实行,今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或将出现更大幅度增长。一位银行业高管表示:“日均存贷比考核开始后,中小银行通过将理财产品设计月末到期变为存款的方式可能不再管用,还是得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才能保证存贷比达标,银行对存款的争夺会更加激烈,而发行理财产品,尤其是滚动型短期理财产品将成为银行吸收存款的日常方式。”
“至少中长期或者说今年以内,理财产品发行、销售火爆的趋势应该会保持。这主要跟今年的货币政策有关,在巨大的通胀压力下,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紧流动性,这一举措使银行短期资金紧张,银行会继续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来缓解流动性压力。”方瑞表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专栏)则指出,外资银行目前也有75%的贷存比考核压力,用理财产品来吸收存款一直是监管较为模糊区域,外资银行也会借发行高息理财产品来揽存。
选择入市需“量体裁衣”
专家建议,理财产品的专业性较强,消费者在确定购买前要三思而行,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理财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谨慎选择。尤其是一些缺乏金融知识的消费者、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低收入消费者和中老年消费者,更要慎重购买理财产品。如果要求无风险、保收益,那最好还是选择银行储蓄或购买国债。
“虽然后期仍有加息预期,短期理财产品看似更加灵活,但并不适宜资金量小的投资者购买。”理财专家介绍,与中长期产品相比,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本就偏低,加上投资期短,投资金额少,实际收益更是微乎其微。如果投资者资金闲置时间较长,不妨选择投资期3个月以上,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这样能获得更多实际收益。
专家还建议市民可通过对资产进行组合配置,因人制宜地选择多种理财投资方式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在市场环境不好时,还是要靠储蓄和稳健型理财产品过渡,不应盲目涉足高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