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外媒看中国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30日 06: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时代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正视中国的高教危机

  来源:6月29日《联合早报》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恐怕是中国政府过去10年中投入最多、产出最少的一个领域。中国高教体系的高速扩张,虽然使中国的高校达到能每年招收700万新生的规模,但也带来了不少众所周知的问题。地方高校沉重的债务,很可能会在今后几年内触发还贷危机;高校基建已成了腐败的重灾区;扩招规模过大,已使毕业生就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从国外看中国的高教危机,最明显的反映是中国留学生人数的暴增,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总数已超过10万人。对中国的高教系统来说,失去几万优秀的新生的损失,不仅仅是每年30亿—40亿美元的肥水流入美国的大学(即平均每个留学生花3万—4万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精英阶层用脚投票,将会造成严重的长期负面效果。对中国的高教体系来说,失去它最好的客户会形成恶性循环。尽管政府会继续支持已被完全官僚化的高校体系,但是社会会对这一系统越来越失望。

  如果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的大部分成员,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这个国家就不可能会有世界第一流的大学。中国高教改革的唯一希望就是引入竟争,打破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垄断高教体系的现状。这就像当初中国经济改革一样。国有企业毫无活力,改革无望。中国政府最终还是靠引入外资和开放私营企业,迫使国有企业增加竞争力。现在的高校和国企一样,唯一的不同是高教体系的落后对中国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因为它毁的是几代人才。

  中国银行业能否托起四万亿之累?

  来源:6月21日《华尔街日报》

  2009年经济刺激计划产生的第一批不良贷款即将冲击中国的银行系统,中国政府目前正在考虑为人民币2万亿—3万亿元的不良贷款承担责任,这些贷款发放给了地方政府的借贷机构。这样一个救助计划的规模大得惊人,约占中国GDP的7%,超过美国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规模。

  这项救助建议还大体相当于中国2008年人民币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的规模。中国逃过了那次金融危机劫难,但目前看来,当时采取的对策却加剧了中国的“病情”。2008年,当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出口业时,中国政府责令中资银行为大规模信贷扩张提供支持,以创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银行贷款中的很大一部分发放给了地方政府借贷者。估计这些贷款的坏账率为25%—30%,即人民币8万亿—9万亿元。若要冲销这些一文不值的“资产”,财政部就不得不承担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务,或由持有资产管理公司债券的银行来承担足以重创银行自有资本的重大损失。

  中国的狭义国家债务占GDP的20%,但如果将其所有主权负债加进去,那就更接近于80%。这还没有算进这次收购的地方政府债务,也没有考虑到经济刺激贷款中提供给国有企业的其余70%。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国有企业的不良信用。在没有几个人能够对其行动提出质疑的情况下,北京似乎会沿着增加系统性财务杠杆的道路继续前进。它无法阻止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挥霍浪费,这个重担将毫不含糊地压在以后几代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