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一行三会负责人撰文论金融宏观调控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3日 10: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3日讯 (记者 何欣)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和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分别在《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从各自领域阐述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如何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以及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道路等问题。

  周小川在文章中回顾了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基本框架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完善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出现了几次明显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应地金融宏观调控也经历了几次比较重大的转变。今后,为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要做好,一是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进一步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和重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价格稳定。二是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环境,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四是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详见周小川:建立符合国情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全文)

  刘明康在题为《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理论体系是银行监管一般规律和良好实践的中国化与理论升华,是指导中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的纲领和旗帜。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理论体系既借鉴了国际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又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银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充分吸收了我国银行业监管历史上积累的经验;既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延续性、一致性。他认为,“监管理念”既是对监管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和提炼,又是监管的行动指南。银监会及时提出并努力实践“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管法人”就是注重对银行法人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强调法人机构风险内控的体制机制和资源建设,强调法人总部对各级各类分支机构的管控能力。详见刘明康: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全文)

  尚福林说,二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重大发展突破和转折性变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要深刻把握资本市场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认真总结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在全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不断开创资本市场科学发展新局面。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党中央描绘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的远景和蓝图,对深化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这既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资本市场建设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客观需求,更是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全体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详见尚福林: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全文)

  吴定富在文章中回顾了中国保险业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并指出,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模式,是几代保险人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深化而逐步形成的。保险业作为我国金融系统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需要在更高程度、更宽领域上融入国际市场。目前,中国保费收入的世界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目前排名第6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截至2010年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47万亿元,保险赔付超过3200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详见吴定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道路(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