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9.6%,CPI同比涨5.4%,总体而言,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经济的运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7月4日到7月11日的短短8天时间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4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多次强调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要求“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应该说,要解决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诸多“两难”问题,归根结底还在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通胀预期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从现实情况看,虽然通胀的拐点将至,但年内的通胀压力依然不容小视,控制好通胀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一方面,作为CPI的重要构成因素,猪肉价格近期涨幅较大,尽管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生猪供给的周期决定,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仍有一定的上行压力;另一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而同期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17万亿元,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继续降低,这意味着虽然信贷增速得到控制,但社会整体的流动性仍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加上国内成本长期上升的趋势,都将给通胀造成额外的压力。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如今“两难”问题的增多,部分反映了随着一系列控制通胀政策的生效,未来的通胀压力正在逐步降低,我国的宏观政策有了更多的可选择余地,而不像此前那样必须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抑制通胀上。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可以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通胀这一当前最为紧迫性问题之余,进一步着手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应该说,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效果仍有待加强。一方面,从投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速达到27.1%,仍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速;另一方面,从三驾马车对
GDP的贡献率来看,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要高于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而且最终消费47.5%的
GDP贡献率也要低于2010年底的水平。这些数据显示出,目前我国重工业的增速依然相对较快,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我国向内需拉动型社会的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下一阶段我们仍需要进一步贯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并利用如今通胀压力渐缓的契机,逐步厘清包括资源品价格等在内的机制和体制问题,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当然,无论是抑制通胀还是结构调整,都需要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应该说,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但这是宏观调控可以预见的结果。而且,即便未来经济增速放缓至9%,甚至更低一些的水平,但依然要高于“十二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7%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有足够的空间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决策层有能力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预见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让我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