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理财 >

到期收益现“难言之隐” 买结构性理财产品先看风险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1日 09: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投资者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常常让投资者摸不着头脑。其产品设计看起来很复杂,数据披露又不完全,究竟值不值得投资、如何投资,都是待解的问题。

  结构性理财产品属于舶来品,银行系结构性产品主要来源于外资行。解释起来,结构产品的自身定位牵扯到冗杂的市场博弈与维持平衡之间的关系,这是人们看不懂的原因。

  但是,一种产品之所以存在必有其道理,认识其投资逻辑及内涵,才能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到期收益的“难言之隐”

  在结构性产品的统计中,《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针对多家统计门户的数据进行了调查,实际情况是,结构性产品的到期数据大多不完全,甚至缺失严重。

  据记者了解,这之中有主观原因,也有换算复杂的客观原因。

  “到期收益的统计本来就比较难。”某位做产品发行的业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结构性产品主要投资于海外市场,在一进一出(购买与结算)之间,涉及到汇率的兑换,也可能遭遇收益的损失。

  这就相当于,投资者在低价的时候把人民币给卖了,等到赎回时人民币已经涨了,又得高价买回来。汇率的变化增加了计算到期收益的复杂度。

  结构性产品的投资逻辑

  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发行较多的是保本型结构性投资产品,在本金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参与证券或商品市场的投资,提供一个获得相对较高收益的机会。

  而保本型结构性产品又分完全保本和部分保本两类。我们以90%保障本金为例,分析其内里的投资逻辑。

  假设以100元人民币购买一款一年期的保本型结构性产品,合同规定到期90%保证本金。按照一年期定存3.25%的收益率,为了保证到期能有90块钱,通过计算,将100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存入约87.17元,这部分在一年后到期可获得90元(87.17×103.25%≈90元)的收益。

  第二部分,去除用于定存的87.17元,用余下的12.83元去购买期权,为了博取高于12.83%的预期收益。潜在的风险中包括了机会成本,即不保本部分的金额和该部分定存利息的和。

  12.83元可能是个很小的金额,但通过类似于期权的杠杆效应,有可能带来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