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风电企业推迟IPO 部分新兴产业显现疲态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9日 08: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企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铁道部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24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3.1%,而此之前几年的增幅则均是两位数。

  悄然减速的不仅仅是铁路投资。

  从风电到光伏产业,从新能源汽车到高铁相关产业,曾经“投资火热”的部分新兴产业如今疲态尽显。

  售价下降,补贴下调:光伏产业利润下滑

  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利润稀薄、订单锐减,光伏产业似乎风光不再。

  “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说,海内外市场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持续下行,近来企业利润下滑非常严重,已经不足5%,我们投资的2000万元很可能会打水漂。”8月4日,江苏某中型光伏企业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光伏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下滑,也让投资者们头痛不已。

  浙江宝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销售部经理林福增说:“目前国外多晶硅料进入到中国,每吨价格大约比国内市场低7万元到8万元,国内多晶硅料受此影响不得不降价。”

  8月5日,一直致力于新能源产业投资的张威(化名)在查看了近期产品询价表后说:“规格为230瓦的多晶硅组件现价在1.75美元—1.8美元/瓦,去年11月时在1.92美元—2.05美元/瓦,价格下滑了15%左右。”

  “今年前几个月的光伏组件价已降到了2.0美元/瓦,已经比去年年底跌了10%以上。没想到还在下滑。”张威说。

  张威告诉记者:“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近期相继降低对光伏行业的补贴,可能是最新一轮光伏产品价格跳水的关键原因之一。”

  另外一家南京光伏电池企业市场部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光伏组件厂有数百家,竞争本来就很激烈,又加上政府补贴降低,组件价格下降,企业已经没什么利润了,现在真的很难。”

  国内一家投资公司经理透露:“据我了解,有一家位于昆山的光伏企业已经有一半的员工被无薪放假,而周边的几家工厂大多已停产一半左右。”

  “7月份在上海开展会时,与几个其他公司的人一起吃饭,他们都说形势不好,销售情况下滑厉害,库存严重,一些小厂今年形势确实比较严峻。”他说。

  一位业内人士称,现在其所在的公司已经在加大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力度,以应对价格下跌的风险。

  “如果价格继续下滑,我的计划是建议被投资企业自建电站,带动组件销售,运营时靠补贴赚点保本钱,在运营一段时间之后,找到好的买家就卖掉。”张威说。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告诉记者:“在当前主要需求国上限确定、供给过剩、产品价格不断下跌的背景下,光伏行业的毛利率将整体下滑,光伏厂商生存空间与业绩出现分化的局面将成为今年乃至未来几年的大趋势。这也是下半年光伏行业将要面临的不同于以往的新规则。”

  风险上升,风电企业推迟IPO

  8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风电产业发展急需的18项重要技术标准,并将于11月1日起实施。

  “中国出台新的风力发电技术标准,可能会提高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市场的技术门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近日,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推迟其IPO(首次公开发售)。

  这家主营燃气及风力发电的新能源企业,是在前不久华能新能源涉险上市的大背景下启动上市进程的,显然风险较大,而其在上市的最后紧要关头决定推迟上市的做法,与华能新能源第一次上市时采用的方式如出一辙。

  “都是对投资前景不太看好,所以比较谨慎,尤其是像风电这样的新能源产业。”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指出,投资者看淡上市风电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主要是因为未来中国风电产业将逐步走入成熟发展期,全行业的盈利能力将呈现稳中有降的局面。

  “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风电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就使得许多投资者认定现有风电运营企业的盈利模式还不够清晰。”李胜茂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告诉记者,一方面,未来几年,国内陆上风电场都将进入风机事故多发期,相关企业设备维修费用增加的幅度会比较大;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主要风电运营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投资强度和技术要求更高的海上风电领域。

  “而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具备海上风电的开发和运营经验,这中间隐藏的投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施鹏飞说。

  李胜茂认为,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现阶段投资风电产业最好抱有长期投资的理念,否则相关风电企业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

  “因为现阶段国内大多数风电运营企业仍然都还奉行的是快速上项目,大幅增加自身装机容量的发展战略,这就使得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得的资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产生实际利润。”李胜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