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应更关注汇率和外储政策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2日 22: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532

  2011-08-15

  由于美国主权债评级下降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还在持续,经济学家们对于全球经济是否二次探底说法不一,可以确定的是,经济复苏进程将可能比预想的要长得多。在重新进入下一轮上升之前,世界经济将在山坳中面对更多没有阳光的日子。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会经历2008年那样的经济衰退吗?如果不是,中国应该怎么做?

  我们的答案是,中国不会重蹈2008年的覆辙。大部分投行的经济学家都相信,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几率更大一些。虽然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可能进一步拉长,这意味着外需的提振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投资和消费将给中国经济保持相对平稳提供足够的支撑。2008年中国经济雪崩式的滑坡,根本原因仍在于国内经济在各种调控政策综合作用下动力衰竭的结果,金融危机只是经济衰退的催化剂。这一次经济基本面显然要好过2008年。

  这说明中国不可贸然启动所谓的新刺激政策。2008年4万亿投资拯救了经济,但也埋下了今日通胀的种子。这与当前美欧经济所面临的困局如出一辙。当初各经济体不惜采用财政和货币手段挽救经济危局,虽然短时间内经济被拉出泥潭,但经济本身的病灶却未消除,比如美国仍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引擎,欧债危机则更像一出多幕悲喜剧,随着大幕一次次拉开,投资者的心情起起落落,五味杂陈。而且,此次各经济体财政货币政策均少有回旋余地,这加剧了投资者对于经济前景的疑虑。

  但是中国面对的决策困难甚至要大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增速直线下滑时,救经济于危局是核心的政策目标。这一次,尽管中国经济基本面尚可,但对于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不可不防,要有为经济加温添柴的准备。反观现实,7月份通胀率升至6.5%,创下近三年来新高,却提示决策者反通胀手段仍不可弃之脑后。防通胀还是转头保增长?权衡起来并不容易。

  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似乎暗示,面对仍在动荡且前景不明的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前景,决策层无意马上亮牌,仅表示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如此政策宣示或许表明,决策层既不打算继续加力紧缩,也不准备即刻转向。从短期政策判断来说,我们认为这不失为务实的做法。我们相信,现在还没有到政策转换的时间节点。中国上空的通胀乌云仍未散去,鸣金收兵很可能放纵通胀。但同时,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困局,决策层显然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在未来政策选项中,准备金等数量型工具和粗暴的行政弹压手段,无疑都应该退出调控“武器库”。

  当然这不表示中国可以自外于动荡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我们认为,决策者更应该关注汇率和外储政策的调整。美债危机直接导致中国巨额外储面临缩水风险。虽然短期内中国不可能大笔抛售美元资产,外储多元化也是长期操作的结果,但现实地看,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政策,正使得这一困局雪上加霜。美债危机意味着美元可能持续贬值,热钱围猎中国是大概率事件。但对于以各种面目潜入中国的热钱,中国几乎没有任何拦截手段,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大手买入外汇,外储被动增加之势难消。而央行大手买入外汇,意味着基础货币投放增加,无形中也在对冲反通胀的调控政策。

  就此而论,中国需要有更清晰的外储战略,需要将汇率政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与之通盘考虑。短期来看,外储增长速度和绝对增长额是否能够降下来,取决于汇率是否能够更多地体现市场供求关系,更富有弹性。如果汇率更具灵活性,中国货币政策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