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民营企业“脱缰” 谨防新兴产业产能过剩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9日 20: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民营企业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驰骋在新兴产业领域了,如何驾驭这匹彻底摆脱了“缰绳”的“野马”,将成为政府头疼的问题。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的颁布是在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企业。政府的紧缩货币政策和原材料成本过高等因素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减速。一些民间资本开始挪出制造业,转投房地产和股市等领域。一些制造业已经开始出现空心化迹象。同时,新兴产业一直被国有企业垄断,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也是为了营造市场竞争机制,完善产业体系。

  “从《意见》的政策倾向性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是《意见》出台的根本目的,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民间资本积极投入,民营企业将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从当前沿海地区的民间资本运作模式来看,寻找新的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经营项目已经成为民间资本的共识。”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不过,发改委对民间资本的“缰绳”放得有点太松了。《意见》提出,除必须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和按法律法规取得相关资质外,不得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投资强度、产能规模、土地供应、采购投标等方面设置门槛。

  陈耀指出,每个产业都要有自己的产业准入门槛,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必须遵守这个门槛。“不对民营企业设立门槛应该是,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而不是放低行业准入标准。”

  众所周知,一个产业一旦成为我国的政策型产业,往往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大大小小的企业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最终会导致该产业产能过剩,甚至会造成区域经济冲突。

  “虽然发改委要求不得给民营企业设置门槛,但新兴产业本身就有自己的技术门槛。低端产业链是入门限制最低,自然也会成为一些民间资本最容易投资的环节。再加上新兴产业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不加以调节或控制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白朋鸣说。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顾问陈和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每个产业都可能会存在相对过剩,只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一部分企业自然会遭到淘汰,并不会造成长期无序发展的状况,产业的发展也是良性的。而完全用行政命令来调整产业发展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从多晶硅等过剩产业的状况来看,地方保护等因素的存在往往让一些产能过剩产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很多的资本都深陷泥潭。虽然市场调节是最终调节手段,但是为了保证产业链发展健全,国家有必要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避免恶性同质竞争,以保证民间投资者利益。

  白朋鸣建议,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政策调节与市场调节应该并存,政府可以利用建立市场饱和指数,以及定期公布行业投资热度来调节市场投资节奏。对已经和将要形成产能的过剩的行业提前预警。政府要着重强调对低端产业链的监控,对民间资本投资项目进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