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A股双底完成 市场强势初现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8日 16: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红周刊》特约作者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国庆

  上周小结中我们提到,在经历欧美市场的二次冲击之后,A股市场本周有望做成双底结构,在本周的市场表现中,我们初步看到了这种态势:中国股市受外部环境的干扰逐步减小,在震荡中正逐步走出强势。

  国内的经济数据显示,尽管欧美经济表现较差,尽管我国上半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我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PMI的走势预示我国经济增速将在9月份以后再度回升。由于欧美经济的疲软、大宗商品的走弱和“猪周期”临近尾声,下半年通胀压力明显减小,我国经济将迎来一个“温和通胀+较快增长”的黄金时段,A股市场也会出现比较持续的行情。

  中国股市设立20年来,尽管国际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股市制度进行了“全流通再造”,历史的环境具有很多不可比之处,但是如果我们从长周期观察,还是能看到某种趋势。图1展示了A股市场设立以来20年上证指数的运行态势。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2005~2007年股改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事件干扰外,上证指数基本运行在图中所示的长期上升通道之内。今年的8月9日,市场再次触及这条下轨,如图2所示。

  当然,即使市场运行到下轨,如果市场环境极度恶劣,也有可能出现2008年那种击穿下轨的情况,但从目前来看,情况并非如此。首先,从紧的货币政策已至尾声,央行出现了小幅放松货币的苗头。其表现在,7、8两月停止了每月一次的提准行为,而且最近6周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连续六周已经投放货币2190亿元。

  应该说,从国内环境而言,股市的最坏时期已经过去,对市场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要是外部环境。最近几个月来,欧美经济数据好坏交织,悲观因素偏多,尤其是为应对金融危机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其持续复苏的最大障碍,从7月中旬以来欧美股市的暴跌,其直接触发因素就是债务危机和信心崩溃。在欧美股市暴跌期间,我国股市不能完全免疫,也经受了剧烈冲击,但是我们看到,这种外部影响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弱。

  美国股市最近的走势是一种明显的断崖式下跌,这种下跌表明一种快速的资产重估,而导致这种重估的核心因素是美国的金融类企业的价值回归。

  与美国不同的是德国股市的下跌,它的跌幅更大,反弹起来更软弱无力。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德法两国承担了欧洲主权债务的绝大部分,一旦欧猪五国出现违约,其损失规模是一个天文数字,由此对德法两国的打击程度会超过次贷危机。因此,我认为德国股市将会率先回到2009年的底部区域。

  尽管欧美股市的下跌通过大宗商品市场的间接作用会影响到A股,但这种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7月中旬以来三大股市都出现了下跌,但是中国股市表现出了良好的修复能力,而德国则是一个不断创出新低的市场,美国介于两者之间。

  中国股市强于欧美股市,除了我国的消费类板块以外,最重要的是银行板块的差异。欧美银行都持有大量的欧洲主权债券,一旦这些债券违约,可能诱发新一轮的银行破产浪潮。而中国的银行股,大多数利润会保持20%左右的增长,其不良资产也在可控范围内。本周A股市场能够出现绝地反击,银行股居功至伟。国内银行股走出与欧美银行股截然相反的走势,说明境内投资者对这一轮欧美债务危机的本质认识得越来越清楚,国人正在从西方人编撰的故事中解放出来。

  银行股的绝地反击并不表明银行股比其他股更具有投资价值,而是表明国内大资金的金融危机认识的升华,它从一个侧面表明:股市的底部已经形成。

  上一周300消费指数创出年内新高表明了国内投资者的初步觉醒,而本周银行股的止跌回升,表明了投资者的全面觉醒,我们可以期待未来几个月出现持续性上升行情。当然,随着境外市场的震荡,A股市场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矿产资源板块的震荡还会十分剧烈,但是,只要我们看懂了澳洲股市的走势,对这种震荡就不必过于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