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行业乱象丛生 国内评级业亟待苦修内功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30日 07: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对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缺乏公信力的批评声音日趋激烈。7月至今,欧洲领导人轮番出面批评三大评级机构缺乏公信力,并主张建立欧洲本土评级机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也一直在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评级体系,但从现状来看,国内信用评级行业乱象丛生,仍有待完善。

  兴业证券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建立评级机构,第一要组建团队,第二要有跨越10年以上周期的企业数据,才能知道企业的违约率,这在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参与欧洲本土评级机构创建计划的咨询公司人士表示,创建该机构可能耗费约3亿欧元,主要由私营部门出资建立。拟建中的欧洲评级机构有望2012年下半年首次发布对银行业的评级,并在2013年发布对企业及金融产品的评级。评级机构成立后,投资者将主要支付该机构的运营费用。新评级机构的评级收费预计不及三大评级机构收费的一半。分析人士指出,作为迟到的竞争者,欧洲新生评级机构的公信力、评级方法、经验、手段等方面的能力短期难与三大评级机构抗衡。

  而从国内来看,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目前乱象丛生,有待完善。一方面,国外评级机构以合资方式加强对我国本土评级机构的渗透。来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课题组报告显示,国内共有5家获得认可的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为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上海远东资信、上海新世纪评级。其中,穆迪于2006年收购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约定7年之后持股51%;同年,美国控制的香港新华财经收购上海远东62%的股权;2007年,惠誉收购联合资信49%的股权;美国标准普尔与上海新世纪已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另一方面,我国本土评级机构面临行业秩序混乱等问题。评级机构之间恶性竞争,并造成评级费用竞价和发行人购买评级报告的行为,深受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诟病。

  一位债券经理说,因为现在的评级市场并不大,所以每一笔订单和每一个客户都是评级机构争相抢夺的对象,买卖级别在行业内非常普遍。一些评级机构为了争夺市场、留住客户,出具的结果大部分都是最高级别AAA级。

  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国内评级机构,要走出国门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国内只有大公国际一家机构在做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而去年4月,大公资信进入美国市场的申请遭到美国证监会的拒绝。中国评级行业走出去争夺国际评级话语权绝非易事。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此前表示,宜进一步完善行业对外开放政策,鼓励本土评级机构在妥善处理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加强与外资机构技术合作,确实做到以市场换技术,以空间换时间,增强自身技术硬技能和管理软实力,同时鼓励优质本土评级机构对国际主权和发债主体进行主动评级,熟悉国际评级业务规则,积极开展国际评级业务,逐步走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