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热衷开“钱庄”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07: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信贷规模紧缩,愈发凸显了资金不平衡的问题:在制造业为资金困窘而苦恼时,掌握大量资金的上市公司,却在寻找并发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走向大规模委托贷款、理财的投机之路。

  上市公司副业红火

  银根紧缩又有新表象,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大张旗鼓地干起了理财、对外委托贷款的"副业"。

  记者初步梳理发现,截至8月1日,沪深两市已发布18个对外委托贷款公告,涉及资金19亿元,年利率最低也要12%,而最高则达到21.6%。此外,还有3个委托贷款展期公告,涉及资金9.3亿元,年利率为12%至12.5%。

  这些积极对外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副业之红火,甚至有反超主业之势。

  3月26日,京山轻机(000821)宣布对外委托贷款6000万元,年利率为15%,贷款时间为半年。京山轻机一季度的净利润仅为174万元,同比下滑12%。显然,半年期的委托贷款就能为主业不振的京山轻机轻松赚进450万元的利息收入。

  钱江生化(600796)1月14日宣布对外委托贷款1.4亿元,年利率为12%,每年利息收入就高达1680万元,比其一季度1369万元的净利润还高。

  金陵饭店(601007)上半年的净利润为2910万元,而其5月27日公布的为期一年的2亿元对外委托贷款将为其赚进2400万元。

  武汉健民(600976)2月18日宣布对外委托贷款1.5亿元,年利率为20%,一年利息收入将达3000万元。而武汉健民上半年的净利润也不过3620万元。

  ……

  除了委托贷款这种高效生财之道外,各类理财产品也遭到了上市公司的疯抢。

  记者粗略统计,沪深两市共有39个理财公告,涉及资金90亿元。而各个公司开展理财业务的理由也基本一致,"公司自有资金较为充裕,为充分利用公司闲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收益水平。"

  由此看来,在货币政策紧缩、众人喊穷的情况下,"有钱人"依旧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银行、信托相继收紧了贷款,拥有大量富余资金的上市公司纷纷将精力转到高息贷款业务上来,部分公司吃利息的利润甚至超过了主营业务,形成了主业不振、副业红火的怪象。

  委托贷款关联交易占主导

  在上市公司红红火火的委托贷款业务中,将钱贷给毫无关系者的仍是少数,大部分都贷给了"亲戚"。由此看来,钱荒之下,还是得背靠大树方好乘凉。

  记者初步统计,截至8月1日,深沪两市共有50个委托贷款关联交易,涉及资金188亿元。

  由于放贷者和借款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彼此利益缠绕在一起,贷款利率直接反映了这种关系。其中有27个委托贷款关联交易的利率围绕着银行同期基准贷款利率打转,低者为银行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下浮20%,高者则是上浮20%。

  另外21个则明确约定了具体利率,大多数与银行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相近,在6%至7%之间。

  然而,这其中也不乏特殊者。珠江啤酒(002461)向其母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借用4000万资金,但年利率却低至2.75%;如意集团(000626)向其控股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提供2500万委托贷款,年利率为4%;桂林三金(002275)向其控股子公司提供2000万委托贷款的年利率为5%……

  也有亲兄弟明算账的。广宇集团(002133)及其控股子公司从其控股股东和参股子公司取得了4.5亿元委托贷款,年利率为10%;青海明胶(000606)子公司青海宁达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其第二大股东借款9000万,年利率为10%;京投银泰(600683)向其关联方提供1亿元委托贷款,年利率为12%;腾达建设(600512)向其控股子公司提供5亿元委托贷款,年利率为12%……

  总体而言,有根有底、枝叶茂盛的公司在资金困难时期,依靠着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获得了低息贷款,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也极大地降低了财务成本。

  资金不平衡问题愈发凸显

  钱荒潮下,一方面是很多制造业企业为缺钱愁得要命,另一方面却是很多上市公司手里闲钱多得花不完。这再次验证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不是缺资金,而是资金不平衡。

  信贷规模的持续紧缩,愈发凸显了原本就存在的资金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也给很多手里有"闲钱"的上市公司提供了套利机会,因此高利率委托贷款变得见怪不怪了。甚至有人指出,很多上市公司当起了二道贩子,将其从资本市场或银行低成本获得的资金转手高息贷给其他企业。

  积极从事高息委托贷款的上市公司如果主业表现亮眼,那也还说得过去。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这也引发了市场的一个疑问:不做主业、专攻副业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奈之举?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个结论不好下。但是,如果主业表现不佳,上市公司恐怕难逃靠利息和理财收益支撑业绩的嫌疑。

  而让市场担忧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之下,上市公司或许可以借此维持业绩,然而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时也将自己的生存大权交给了别人。

  近期,已陆续传来了委托贷款逾期的消息。香溢融通(600830)控股子公司浙江香溢担保有限公司向杭州现代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7100万委托贷款在展期6个月之后,现代联合投资仍未按期还本付息。截至2011年3月25日,已逾期90天;ST波导(600130)向青海中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9000万元委托贷款已于2011年5月4日到期,但"青海中金至今未能履行到期还款的义务,公司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催讨,减少该委托事项的风险"。

  有钱的人不好好干实业,干实业的人却苦于没钱。与众多中小企业相比,能从上市公司获得委托贷款者显然是幸运者。银根紧缩使得贷款利率节节攀升。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谢泓说,"在银行贷款利率上涨的同时,各种民间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也水涨船高,民间借贷利率现已高达40%-60%,这无疑给中小企业上了一道枷锁。"

  有业内人士表示,股市大扩容,"喂"出一批"膘肥体壮"却后劲不足的上市公司,他们占用大量资金,不思主业,干起类似"钱庄"营生,而一些真正需要资金发展实业的中小企业却找不到钱。这种结构性资金不平衡如果再不加以改善,最终伤害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形象和发展,伤害的是中国经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