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能源和交通的包容度决定未来中国车市总量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7日 09:5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当我们还在讨论国内的二三级新兴市场如何开拓时,应该说,在世界汽车版图中,中国市场整体还是一个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重要标志就是人均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高。另外,新兴市场还有能源的挑战、交通拥堵的压力、市场增长的波动相对大等特征。

  2011年的中国车市在经历了2009年、2010年的又两个井喷增长后,由于刺激政策退出、提前消费等因素制约后,遭遇了增速的放缓,全年车市可能会不增长甚至负增长,不过乘用车仍会有5%-10%左右的增长。

  未来,中国车市伴随着GDP的高速增长,增长的潜力和数量都是可以预期的。但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未来车市会增长到怎样的程度,更多是看能源、交通等限制因素能够给予多大的包容。降低汽车使用率,推广节能环保车包括前沿的电动车等措施,让汽车社会更加和谐后,车市将会增长得更稳健、更持久。

  ●高增长后回落属正常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从国内外形势看,全球汽车产业和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我国正处在汽车普及发展阶段,汽车消费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他表示,今年汽车的产销增长下滑有一些政策和限购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经过前两年的超高速发展以后的理性回调,不能说明未来市场的走势。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去年车市增速37%,今年乘用车增速最高10%,下滑的27个百分点中,经济带来的下降因素只有5、6个点左右,很有可能是去年、前年极大的鼓励政策,刺激车市带来了去年、前年超高速增长。今年不少刺激政策退出,超高速增长回归到正常的水平。

  ●中国车市仍是新兴市场

  苏波表示,目前我国60%以上的汽车消费者是属于个人购车,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更多的摩托车、农用车开始升级购买汽车。他表示,我国汽车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

  徐长明表示,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发展速度还会比较快,主要依据是我国车市现在依然处于第二个高速发展期,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是从5辆/1000人到20辆/1000人,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是从20辆/1000人到100辆/1000人。另外,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能够保持在年均10%的速度,未来“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增长速度依然会很快。他还表示,汽车产业的发展最好不要给大起大落的政策,让汽车市场顺其自然规律发展最好。

  标致雪铁龙集团亚洲运营部政府事务总监胡小军表示,“中国是新兴市场,我们认为从现在起到2020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增长处于停滞期,而新兴市场是全球汽车发展的主要动力。”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股份公司总经理沈阳表示,在国内的二三线等市场起步相对晚的地区,虽然需求量大增速快,但需求多样化竞争激烈,需求质量高性能高的产品,很多网络布局还不够全。二三线市场的增长已经说明了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新兴市场,而且这个新兴市场之中机会还很大。

  欧盟驻华代表团贸易与投资处一等秘书司徒皎表示,中国的市场汽车保有量和人口基数相比非常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都已经饱和。未来几年如果中国的GDP上升一倍,那么汽车保有量也会上升一倍。他表示,“我们预计到2022年,中国将会销售每年大概至少是3600万车辆,欧洲将是1500万辆,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具备这样的增长潜力。”

  ●今年轿车仍会小幅增长

  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再走刺激车市的路线已经不通了,财力会有压力,刺激之后也会有负面的影响出现。他表示,今年车市很可能会零增长、负增长。不过轿车应该还会有5%到10%的增幅。不过到了四季度,去年销量过大带来了巨大基数压力,因而四季度车市正增长的压力很大。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老旧车淘汰奖励更新中,如果按照六年以上界限来确定的话,北京现在490多万辆机动车当中就有200万辆左右在这个范围之内。对这个范围的车通过政府补助淘汰老旧车,企业奖励更新新车,通过努力使其中的一部分车实现以旧换新,实现存量优化,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也能带动京城车市的发展。

  ●链接●

  A级车仍将是车市主力

  福特汽车亚太及非洲地区总部亚太非事业战略执行总监伯莱玛表示,预计未来亚太非市场在2020年将占到整个全球汽车市场的28%,增幅达50%。未来十年内预计全球70%的增长将来自于亚太非地区。小型、中型和大型车的比例在2000年的时候大概是47%、28%和25%。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小车整个占到64%,中型车占到19%,而大型车占到17%。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晓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