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李稻葵:中国可能是世界最有耐心的大买家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9日 08:2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环球》杂志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二次探底……世界经济复苏充满变数、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在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中,中国能否抓住机遇,推动自身的改革,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贡献?就这些问题,《环球》杂志记者对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进行了独家访谈。

  中国对世界经济有两大贡献

  《环球》杂志:在目前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中,“中国因素”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已不仅仅体现在大宗商品定价权领域,在资本、企业、文化等方面均有所涉及,且影响力日趋明显。对此,你怎么看?

  李稻葵: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条讲得比较多,另一条讲得比较少。前者是中国的增长带来了对国外产品需求的上升。事实上,中国进口现在居世界第二,很快就会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在过去这两年,对全球经济的增长提供了20%以上的贡献。这两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下降幅度很快,是值得注意的。

  另外一个贡献则谈得特别少,就是中国现在事实上是国际金融最大的稳定器,什么意思呢?我们手中控制的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用来支持欧洲和美国金融的稳定。总体上,中国没有从美国、欧洲撤资,反而增持了一部分欧洲的债券。中国现在可能是世界上最有耐心、最具有长远眼光的大投资者、大买家。

  设想这3.2万亿的外汇储备落入索罗斯手中,索罗斯这些人一定会用这3.2万亿的资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这个贡献不得了,我觉得中国应该在国际社会上反复宣传。

  当然,绝对不是说中国可以拯救这个世界、拯救西方国家。如果发达国家不调整国内的经济政策,光指望中国去买他们的产品和债券,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美国应向中国学习财税体制

  《环球》杂志:目前,欧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较为棘手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恐难以解决。而中国经济在上升,应怎样去理解经济位置的重新排座?

  李稻葵:发达国家出现问题,直接因素是政治上出现了内讧。以美国为例,本来老老实实地提高国债的上限就没事了,完全可以以新债补旧债,不存在偿还能力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仍然有大量的投资者愿意买美国的债券,但是很可惜美国两党之间互相内讧,搞得投资者不得安宁。

  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西方国家,从总体上讲,还没有财政改革、经济改革的真正决心,也没有经济改革、财政改革、福利制度改革的明确方向。所以现在投资者信心不足。

  所以中国的学者,应该实事求是地在国际上向西方的朋友们讲清这个道理:中国经济出现的高速增长,是因为经济改革和不断创新。发达国家现在也应该搞改革,如果有什么搞不定的地方,我们可以帮着原则上提点建议。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些基本经验,愿意和他们分享。

  《环球》杂志:中国有哪些经验可以供最近出现经济问题的国家学习借鉴?

  李稻葵: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以美国为例,现在的福利制度很需要改革。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宣布5年以后退休的人员开始减少他们的退休金,退休年龄提高。5年以后,政府的老年医疗保险开始削减。

  再比如收税的问题,我经常跟美国同行们讲,你们75%的财政税收是来自于个人所得税,搞得骑虎难下,要增加税收有人反对,减少税收也有人反对。你们应该向中国学习,把主要的税种,把主要的财政税收逐步转向企业方面。当然,这样企业会不高兴。但我加一条,企业的税收按照一个公式、一个固定的比例大量地留给州政府,让州政府去竞争,让州政府定向地去给企业提供一些帮助,形成一个重商主义的政策氛围。这样,企业和政府能够形成一个更良好的互动关系。而现在是企业和政府对着干,在美国,联邦政府、白宫和企业关系很差,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

  把财政税收的基础转向基础企业,从而让政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也能更好地更多地投资,更多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服务。因为现在美国、日本等国,大的公司很有钱,但不愿意投资,关系很差。美国的朋友们说,他们和美国白宫的关系远远不如跟中国政府的关系,他们喜欢到中国各地方投资,不愿意到美国投资,因为跟那些政客们谈没意思,那些人天天就琢磨着怎样整他们。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环球》杂志: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一些国家的政府和金融机构是否反应过度了?

  李稻葵:我希望他们多了解中国,多了解我们的政策体系,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为了长期和他们合作,而不是掠夺,不是把你的资源和好处拿过来,吃干榨尽。

  这件事,中国企业要反复跟他们沟通。我觉得也应该请他们过来,中国的一些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应该反复把我们投资对象国的领导、政治家、高层经理请过来,让他们走一走,看一看。告诉他们根本的一条,中国绝对不搞殖民主义,中国是要长期发展的,是和他们长期捆在的。

  《环球》杂志:中国政府对于这些投资者在海外投资发展上,应有哪些支持和指导?

  李稻葵:政府应给我们的企业多一点的指导,因为毕竟绝大多数的企业和企业家长期是在中国大陆发展的,对国际形势和国外政策法规不尽了解。

  我觉得国家层面,外交部、商务部还有部分学者和机构,一定要去把他们对国外的研究,对国外的关注,对国外的了解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比如培训方式,传递给企业家。告诉他们到甲国注意什么,到乙国注意什么。

  我碰到过很多例子,有一个企业家想走出去,走出去之前他有自知之明,他带了一个老总,他一个人不认识就是敲门,找到了我们的大学,就敲院长的门。后来这个企业通过和学院的长期合作,避免了很多大的陷阱和失利。我觉得我们的政府应多提供服务和指导,才能避免大的损失。

  中国经济已到调整阶段

  《环球》杂志:今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下一个1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是怎样的?

  李稻葵:中国经济有自身发展的一些规律和路径,比如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这些基本的中国自身的规律告诉我们,恐怕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调整的阶段。从现在开始,在未来两三年内,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我相信未来的两三年会在9%以下,但也不会太低,我想应该能达到8.5%。

  增长速度要放缓,某些产业要调整,某些企业会出现经营困难,这些都需要中国经济要做好自身的准备。做好功课之后,我们应当不断地去判断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抓住一些有利条件,让中国经济在动荡的国际环境内进一步发展。比如说,中国的企业应本着双赢的原则与意大利、西班牙进行合作,弥补我们的不足,把意大利一些有很好的设计理念、有很好的品牌效应的一些团体和企业,纳入到我们的企业体系之下。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在这样动荡的环境下,中国需要的是入世第二个10年,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和改革。而不是像过去10年那样,简单地接受规则。

  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蓬勃发展,而且经过多年的培养,已经逐步出现了一批人才,比1985年的日本强,我们可以出去和他们平等对话,冷静客观地讨论问题,所以中国应该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世界经济更早地走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