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证报:总量调控不宜再紧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0日 14: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我国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但回升力度并不明显。中国证券报认为,从国内外经济环境来看,我国宏观调控已到“松紧适度”的临界点,总量调控继续收紧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近期全球经济复苏慢于预期,不少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已将政策重心更多地向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倾斜。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总体宽松货币政策;欧洲未来加息的可能性已下降;尽管面临明显的通胀压力,但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加息周期已临近尾声,巴西甚至于9月开始降息。

  我国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已先后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回收过多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操作收到阶段性成效。从货币供应指标来看,截至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5%,创2004年11月以来新低,明显低于年初提出的16%的全年增长目标。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11.2%,比上年同期低10.7个百分点。一般来说,M1增速快于同期M2增速,表明经济增长活跃,处于景气上行周期,反之则表明经济出现下行。今年以来,我国M1增速已连续8个月低于同期M2增速。

  物价方面,虽然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9月CPI数据,但分析人士认为,在食品价格企稳、翘尾因素回落等因素影响下,9月CPI同比涨幅在上月6.2%的基础上再度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及新近成品油价下调,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未来物价走势稳定。

  事实上,自从7月央行加息后,货币政策紧缩基调已有所放缓。中国证券报认为,四季度货币政策可能进入观察期,进一步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都很小。

  如果经济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将延续至明年。未来如需缓解部分经济领域资金紧张状况,在必要情况下甚至不排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但是,如果调控政策不继续收紧,会不会促使物价反弹,导致先前调控所取得的成效前功尽弃?对此,首先应明确,我国仍需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这不仅是眼下管理通胀预期的需要,而且是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常态化政策选择。

  其次,物价是宏观经济体系的滞后指标,经济政策从出台到产生效果同样有时滞。如果7月CPI同比涨幅6.5%是年内峰值,未来一段时间CPI将缓慢回落的判断基本成立,那么,调控政策已需作出预见性微调,否则将对下一阶段经济增长产生损害。

  再次,我国本轮物价上涨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需求拉动因素,又有供给推动因素,更有国际价格传导因素,单纯靠货币紧缩无法“一劳永逸”地治理通胀。

  今年前两个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与去年下半年基本持平,但目前一些经济指标环比下行值得注意,而且这一趋势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可能持续。在实体经济需求有所回落背景下,如果货币政策继续紧缩,将进一步抑制实体经济对货币的有效需求,反而加剧流动性相对过剩矛盾,无助于从根本上缓解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