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不出意外地,美国国会参议院11日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要求美国政府对“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尽管不是对“汇率被低估”国家的所有商品加收关税,而是将择取部分商品实施惩罚,但是,该法案的恶意倾向已十分明显:“汇率被低估”,意味着现在不在所谓“汇率操纵国”黑名单上的国家,将进入惩罚名单中,这实际上是强化了此前围绕“汇率操纵国”所设计的惩罚机制。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不在“汇率操纵国”名单上,美国府院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声音一直没有消停,可以说,这个法案,就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指向性十分明确。
因此,该法案引起中国外交和商务部的强烈反弹,一点都不奇怪。本应以平等互惠为基本出发点的贸易双方,一方非要充当裁判者,逼迫对方按照自己设定的游戏规则行事,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启动以来都属罕见。这种做法,既违背了国际贸易的通行规则,也背离了中美贸易的实际情形。自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近31%。升值趋势在近期还有所加快,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升至6.3区域。而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推出三轮QE政策,美元始终处于长弱短强的通道中。人民币强而美元弱,近几年已经造成了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资产价值缩水,和部分出口型企业的赢利下降和经营困难。刻意忽视人民币汇率向合理水平浮动的努力,以及对中美关系大局所做出的让步,动辄挥舞汇率大棒,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政治圈中抬头的景象。
从一个更广泛的视角看,这种景象的出现几乎是一种必然。金融危机给美国留下的教训是,只依靠畸形发达的金融业而没有一个足够繁荣的实体经济支撑,美国经济保持领先就是不可持续的。在这种认识下,美国陆续推出了出口战略、重新打造制造业等一系列措施。意图是通过美元的回流,保证美国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为创造有利于美国的贸易环境,此前,美国已经通过不同方式,对日本汽车业、欧元进行过阻击,显然,处于贸易失衡状态中的中美贸易,不可能不被关注。此前的汽车轮胎特保案和此次的汇率法案,都属于阻击的组成部分。
“惩罚中国”的另一个内在因素,是即将到来的大选季。中国话题作为大选的传统话题,一直被一些政客利用。对中国严厉,既“政治安全”又有利可图,因此政客们屡试不爽。民主党内部固有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在鼓励着民主党占多数的参议院采取行动。
事实上,法案的推动者们不可能算不过来账。他们知道这项法案既不会改善美国的经济数据,也不会改善中美贸易失衡,相反,只会点燃贸易战使双方陷入双输。他们也知道这项法案甚至难以落地——按照立法程序,美国参院通过的这项法案,还需要经过众议院和总统批准两道关卡才能生效,而众议院多数派领袖和奥巴马已经表态,将不会让这项法案通过和生效。对一个结局基本可以确定的法案孜孜以求,更凸现了该项法案的实质:以人民币为道具,收取政治获益的票房。
对于随着经济和政治情势的变化,不断重生的汇率博弈,中国该如何应对?必须看到,无论作出多大的努力和让步,都不可能令汇率战熄灭。从这个角度说,应该把汇率战看作是不可剔除的、中国贸易的组成部分——尽管是不让人高兴的那一部分。认清这一点,就可以更从容地对待美国一些人时不时掀起的汇率喧嚣,就更能看到自主决定汇率的重要意义。汇率水平市场化的进程,应该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合拍,而不可能与美国的政治需求合拍。从根本上说,汇率问题就是主权问题,外人无权置喙。这一点向美方表达得越坚定,美国一些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借用空间就越小。
徐立凡(北京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