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说法流传日久,公众深受其扰。今年6月,新华社记者经过不懈暗访,摸清了地沟油变身“食用油”回流餐桌的完整链条,证实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说法并非虚妄。
今年9月,北京市相关技术部门经过3个月的努力,拿出了一套“地沟食用油”的检测指标,治理地沟油回流餐桌见到了一线希望。然而近日卫生部却宣布,全国各地提供的,包括“北京标准”在内的5种检测方法,都因“特异性”不强而不能作为地沟油的有效判断手段。
所谓“特异性不强”,更通俗的说法就是,按照目前的手段和标准检测,“地沟食用油”和普通食用油没什么差别。
这样的结果,肯定让公众难以接受。对公众而言,即使所有可检测的理化指标安全相同,地沟油依然是地沟油,而不能变成真正的食用油。对公众而言,“吃下去恶心”,就是最重要的指标。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囿于技术水平所限,某些“特异性”即使客观存在,却也不一定就能发现,就像癌症早期病人,其体内的癌细胞确实存在,但其肌体与健康人之间的“特异性”确实很难发现,以致癌症早期诊断是世界难题一样。
卫生及技术检测部门,有义务继续寻找甄别地沟油的有效方法,而目前的检测困局,也促使有关部门有必要重新检讨治理地沟油的思路和手段。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独立行事、独立核算的壁垒,以一种“算总账”的思路,推出一套综合治理的方法。
根据以往的资讯,日本环保部门早已开发出专烧生物柴油的“地沟油环保车”,其所用的生物柴油,就是来自回收的地沟油。几天前,英国汤普森航空公司第一班“地沟油航班”上天,虽然遇到环保人士的抗议,但其抗议的指向,却并非地沟油的回收利用。也就是说,在回流餐桌的“歪门邪道”之外,地沟油其实有着光明正大的回收利用渠道,那就是生产生物柴油。
其实这已经不是新鲜话题,全国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工厂,已经达到2000多家,产能每年超300万吨。只是由于“地沟食用油”售价远超生物柴油,以致合法的生物柴油企业,在地沟油粗油回收价格上不具备与非法生产“地沟食用油”作坊竞争的能力,这些企业往往处于停工待产的状态。
既然可以回归到经济问题,就不妨以经济手段解决,最可行的办法,自然就是给生物柴油企业以补贴,这也是日本、英国的共同经验。而在现行体制之下,这笔补贴费用从哪里来,或许是最大的问题。其实解决之道也简单,那就是挪出目前运动式打击“地沟食用油”的部分经费,用作生物柴油企业的补贴,甚至连目前正在刻苦研究“地沟食用油”检测标准的经费,也可以移作对生物柴油企业的补贴。
当生产生物柴油是一桩有利可图的买卖,而生产“地沟食用油”变成一桩收益微薄而风险极大的买卖时,“地沟食用油”会少到无需检测。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行政经费部门化的割据思维,在社会综合成本与综合收益之间“算总账”,以决定采取哪种治理方式更为“合算”。否则,公安部门只管辛苦地与油贩子打游击,检测部门只顾埋头寻找“特异性”,生物柴油企业无望地苦等原料,看似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大家忙忙叨叨、辛辛苦苦,其社会综合收益,却很可能是个负数。(张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