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暴露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4日 12: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和讯股票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主要观点: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特点:“非典型”脱媒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起源于民间借贷,发展于企业间拆借市场。

  在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经典“脱媒”现象,“脱媒”现象反过来又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继而推动了“影子银行”体系的生成。与西方脱胎于资本市场的“影子银行”体系相比,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西方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很大不同。西方的“影子银行”体系是传统信用市场和现代资本市场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根植于资本市场体系的。可以说,西方是“脱媒”催生了影子银行,中国是影子银行造成了“脱媒”。

  中国“影子银行”现实危害:加剧“国进民退”与西方国家货币“脱媒”促进“影子银行”体系的生成和发展不同,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历程,首先是正规银行信用流入“影子银行”渠道,“影子银行”的发展增强了自身对体外资金的吸引力,继而加剧了中国经济体系的“脱媒”现象。其次,西方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的信用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中国当前影子银行的信用却依赖于传统银行的信用,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权贵资本主义”和“裙带资本主义”的特征。大型国企变身“影子银行”,客观上对现有“国进民退”现象起了有深化和助推的作用。通过金融控制和利息支配,处在“影子银行”体系核心的大型国企取得了对广大中小民企的价值支配地位,民营企业成为依附于国有企业的“卫星”企业。

  中国“影子银行”未来发展:或临收缩当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仅是货币快速扩张后收缩的阶段性现象。货币紧缩了造成了信用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在缩小主业经营规模的同时,自然有将经营资金转为借贷资金生利的自利动机;同时,在货币政策转向时期,借贷资本的收益率上升,而经营资本的收益前景下降,这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收缩原有战线,而转向金融放贷。但金融毕竟是经营风险的专业经营机构,需要专门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凭借在传统信用领域融资优势的国有企业,从事资金拆借活动,从国民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必然低效率的,也放大了全社的金融风险,注定不会有长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