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不少市场的电子秤未年检,容易导致出现少斤缺两现象。梁文祥摄
广州各类商店、超市、集贸市场禁止使用杆秤!近日广州市政府发出《关于在公众贸易中禁止使用杆秤的通告》,作出了如上要求。小小一把秤,关乎百姓利益。昨日记者走访多处市场、超市等发现,杆秤已基本销声匿迹,仅被个别“走鬼”所用。尽管市面上使用的多是电子秤、弹簧秤等计量器具,但仍有不少市民反映时不时遭遇短秤。记者注意到,一些交易场所使用的电子秤等并未经过强制检定合格,其准确与否存疑。
广州市质监局称,市民如发现有商家没有按规定强检秤具,或是弄虚作假等,可及时拨打12365举报,质监部门将马上处理。
市场鲜见杆秤
“长期以来,由于杆秤价格便宜、携带方便,在全国城乡市场上广泛使用。但市场上不法商贩利用杆秤作弊、短斤缺两坑害消费者的现象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据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要求,凡直接用于公众贸易的衡器,其示值应使供需双方清晰可见,且不易被用来进行欺骗性称量。广州早在1997年1月1日起实施了《关于禁止在公众贸易中使用杆秤的通告》(规范性文件),在市区禁止使用杆秤。不过,其使用范围不包括从化、增城,导致这两市没有法律依据开展执法工作,再考虑时代背景的变迁,有必要修改原通告。
根据新的《关于在公众贸易中禁止使用杆秤的通告》,在广州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商场(商店)、超市、集贸市场进行公众贸易,一律禁止使用杆秤。
该通告强调,对违反本通告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通告有效期5年。
记者昨日走访越秀东兴南、海珠石溪、荔湾茶滘一带的肉菜市场、超市和商店等,杆秤已销声匿迹,商家用的多是电子秤或弹簧秤。不过,在一些流动摊贩上,仍可见到杆秤的身影。
对此,质监部门表示,流动摊贩不属于合法经营主体,其存在本身就具有不合法性,应当由相关主管部门予以取缔。
市民称时不时遇短秤
尽管目前广州商场、超市已杜绝杆秤,市区集贸市场基本不再使用杆秤,但不少市民反映,即使有电子秤或吊秤,还是会时不时遇到短秤的情况。
近期,一张名为“贝岗水果市场各水果摊偷秤率调查结果”的图表在微博等上频传,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学生通过调查,在图表上清晰地展示了广州大学城贝岗市场平面图,并用表格罗列出各水果摊摊位的偷秤率,引起同学们对水果摊的质疑。
这份排行榜统计指出,该市场水果摊贩偷秤率为34.42%,更有甚者达到了80%。比如,买了4个苹果,有摊档所称重量为1107克,实际重量只有615克。
“现在菜肉贵,市场上有很多九两秤,少一两就多给了好多钱啊。”住在永福路的林太太经常跑到濂泉路的肉菜市场去买菜,主要看中那里品种齐全,价格也相对便宜,但是久而久之也难逃短秤陷阱。
“有一次买排骨,就缺了1.5两,等于没了三元钱。”林太太说,如果差了几元钱一般都会回头和卖家理论,有些卖家会称是看错了秤,然后把钱补回来。但由于没有收据和发票,如果卖家抵赖不承认,也难有办法。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家住天河区的刘小姐就表示,当前物价高企,缺斤短两仿佛一个潜规则,很多商家都是低价开卖吸引顾客,然后通过短秤赚回利润。尤其是海鲜和肉类,单价都比较高,少一两就少了很多钱。
记者在走访发现,与市民反映的短秤情况相呼应的是,有部分市场或小超市使用的电子秤,并没有经过官方强检,其准确程度也存疑。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贸易常用的计量器具主要有电子秤、吊秤、台秤和案秤等几种,依据规定应当依法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实施强制检定,检定周期为一年。经过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的秤,贴有市质监局的绿色强检合格标志,而且是在合格有效日期内(环绕合格标志的12个小圆圈代表12个月)的秤,才能使用。
有市民认为,未经政府检验的秤具,存在着“暗箱操作”的空间。其实,早在多年前,广州市场上就爆出有商户通过在秤下垫泡沫、修改电子秤芯片作弊等情况,以图瞒天过海短斤缺两,诈取更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