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2313点股民不看不做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2日 07: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9日,巴西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降息。该国三季度经济增速接近零,但通胀率高达7.31%。在新一轮经济危机面前,各国货币政策分歧加大。全球资金低利率时代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各国必须远近结合,打好“长短拳”。

  当前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为应对危机,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实行数量宽松政策,利率保持在极低水平,而新兴市场国家利率较高,跨境热钱规模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胀压力,但在对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将冲击本国经济的担忧之下,部分新兴经济体政策已开始转向,如巴西在连续5次加息后重入降息阵营。美国等发达国家则持续低利率环境。8月9日,美联储宣布至少维持现行低利率水平至2013年中期,近期又开始实施“扭转政策”以压低长期利率;日本持续保持零利率。通胀压力上升较快的欧元区、澳洲等经济体,在经历短暂的加息期后,也都停止了利率上升步伐。

  在全球大规模宽松政策刺激下,经济何时重回增长轨道仍是未知数。21世纪初,美国在IT泡沫破灭之后迅速创造出房地产泡沫,促成新一轮经济增长;2008年次贷危机后,又迅速采取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在本次危机筑底之后,可能不会迎来新一轮振奋人心的全球经济上升期。因为2007年以前的全球经济繁荣中包含新兴市场投资需求膨胀、发达市场消费需求旺盛等因素。但当前,欧美国家政府及家庭债台高筑、政策工具所剩无几、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将令欧美经济长期不振。两年内,全球利率可能都将保持较低水平。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日益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增大,中国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近期,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出现双下行态势。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处于相对稳定的观察期,加息窗口已经关闭。

  但在通胀压力持续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并不具备很快放松的条件。20日发行的央票利率下行,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