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经济和盈利增速如期回落,并非超预期利空,而恰是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如果在牛市,三季度经济数据肯定会被正面解读,会认为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但很不幸,现在是熊市,这组数据就被负面解读为经济尚可、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下降。而悲观情绪笼罩市场且挥之不去,恰是底部区域的典型特征,在多次“黑天鹅”式利空轰炸之后,投资者对于利好无反应,而对中性信息则视为利空。未来国内经济可能出现“软着陆”与“硬着陆”两种情况,其对A股后期走势将存在不同的影响。总体上,目前A股已处于底部区域,但在调控基调未发生明显转变的情况下,A股尚难走出真正的趋势性反弹行情。
我们判断,此轮宏观调控实现经济软着陆的概率仍然不小。本轮宏观调控虽然出手很重,然而,只要宏观调控目标趋于实现,政策会进行调整。事实上,针对过度使用量化紧缩政策的恶果,已经开始了局部的“纠偏、微调”。
据此判断,快则11月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慢则明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将对当前的宏观调控进行基调的调整。从而有助于实现经济的软着陆,预测未来几个季度GDP增速分别是四季度8.5%,明年一季度8.3%,二季度8.5%。
如果出现软着陆,行情的走势就类似于08年,当前的2300点也类似于08年1800点,现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在底部区域虽然可能仍有反复,但是,心态上已经可以立足中长期来思考机会了。换个角度看,如果利空都正在陆续兑现,风险也已经逐步释放,那么就可以比此前更乐观一点的心态来寻找、等待布局中长期的机会。
如果出现硬着陆,这种小概率出现的前提假设应该是——通胀、房价居高不下,宏观调控骑虎难下,货币政策不再紧也不敢松,但是宏观流动性持续偏紧,大河无水小河干的格局持续,错过了最佳的政策转向时机,从而导致经济硬着陆。经济一旦出现硬着陆,这意味着宏观流动性和经济基本面将出现“双杀”,股市可能出现类似2005年熊市尾声时的走势。我们仍然认为这种概率偏小。
我们一直认为,量化紧缩政策导致A股成为资金争夺战的牺牲品,这是股市下跌的主因。
和2005年有一定相似,A股正逐步被边缘化——2005年时是国有股减持,而现在是资金争夺战。大盘新股IPO连绵不绝的糟糕预期,使得投资者悲观情绪进一步被放大。不过,总体而言,当前市场已位于底部区域,关键不在于找到具体哪个极值点位,因为极值低点是由恐慌和利空构筑的,我们等待的是宏观调控基调的变化,是央行政策的调整,是流动性的复苏,唯有如此,A类资产配置中,股票的低估效应才能得到资金的青睐,低估的品种才能回归理性,成长的企业才能找到想象力,那个时候才是趋势性行情。而在此之前,在市场的震荡磨底阶段,做相对收益的投资者在博弈跌深反弹的过程中,更应关注即使偷鸡不成也不会蚀把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