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苏泊尔炊具锰含量超标。南山/CFP
本报上周报道了知名炊具品牌苏泊尔深陷质量“罗生门”的事件,81个型号不锈钢炊具被哈尔滨市工商局道外分局检测出存在锰含量超标、镍含量不达标的问题,1000余件产品被查扣,苏泊尔喊冤称双方依据的标准不一。
目前,这一事件尚无明确进展,最新的消息指,哈尔滨工商局道外分局的工作人员透露,苏泊尔此前递交的复检申请因委托人等事项描述不详而被退回,在附件样品和相关文件重新准备完毕后,本周内交送复检,还需约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出具复检结果。
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了业界对于不锈钢国家标准的讨论,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是标准的问题,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中间通路成本过高,使得部分企业为了牟利放松了对质量的要求,呼吁回归良性的商业价值链。
苏泊尔称损失不大,可能么?
10月20日苏泊尔再度发布公告称,公司所制造的所有相关不锈钢产品,历次均通过国家相关机构检验,检测结果显示包括理化指标在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合格,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苏泊尔仍在和相关部门沟通处理此事,尚未有最新进展。
事件发生后,在全国范围内,包括国美、苏宁、家乐福等主要零售渠道商均表示已经对苏泊尔产品采取了应急应对措施,在事态并不明朗之前,不会出售相关产品。虽然苏泊尔方面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不锈钢产品事件涉及的产品年销售额约占公司年销售总额的2%,预计此次事件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苏泊尔公关主管张丽萍也强调,虽然销售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下架的行为,“由于苏泊尔的主要销售渠道来自于超市和KA卖场,因此部分卖场的下架行为对公司的影响不大”。
但业内人士估算,这次损失绝不像苏泊尔公告所说“影响不大”,而可能造成高达10亿元的损失,而且品牌价值的损害将持续下去。记者昨日在正佳百佳超市、天河城百货等地随机询问消费者,被访消费者均表示暂不会购买苏泊尔的产品。
不仅仅是“标准之争”
此前,张丽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存在争议的原因在于各自检测依据的标准不一样。这一事件随后也引发了业界对于不锈钢国家标准的讨论。
记者了解到,关于不锈钢餐具行业,现有卫生部1988年标准,轻工业部1992年标准以及卫生部2010年新标准,2010年标准的修订版去年已在网上公示,但至今尚未正式颁布。苏泊尔方面称,哈尔滨工商局道外分局所依据的1988年国家标准对于奥氏体列出的3种牌号,在不锈钢材料标准中已被取缔,由于三项标准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的解释存在差异,造成事实上的标准缺失,在这一事件中令苏泊尔成为受害者。
据悉,随着不锈钢材质的发展和新材质的不断涌现,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及时修订相应标准,扩大了应用材料的范围。但目前我国不锈钢器皿执行的标准仍然停滞在20年前,明显滞后于国际标准。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表示,在苏泊尔事件之后,五金协会已经给卫生部写了报告,希望卫生部对1988年标准规定的不锈钢型号做出解释,并加快1988年标准修订版的颁布。
但不少业内人士质疑苏泊尔事件不仅是“标准之争”这么简单。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直言“讲标准问题是推卸责任,产品本身肯定也存在质量问题”,“为什么被检出有问题的多是200元以下的产品,200元以上的产品没有问题”,他表示这是因为产品本身的成本加上通路成本高企,商家不能赚钱,从而只好偷工减料,“有钱赚,商家不可能牺牲品牌声誉”。
这一分析也不是空穴来风,中间通路环节的成本增加在苏泊尔在2011年半年报中有所体现,这份半年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苏泊尔营业成本则较同比提高了21.51%,其中广告宣传费大增125.7%,促销和专柜费则增长42.1%。
洪仕斌认为,这并不是苏泊尔这一家企业,甚至不单是家电企业的问题,“是现在的商业价值链出现问题,不良的商业环境令中间环节成本过高,导致不断有质量问题发生”。他认为大众消费品的附加值远远超过产品成本值是不合理的,建议国家对合理定价进行引导,并梳理销售通路费用是否合理,使得行业回归良性状态,同时,企业也需要对自身产品进行价格分析,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
■相关报道
苏泊尔抹去“苏氏”烙印
爆发质量门的背后,苏泊尔也逐渐抹掉了创始人苏氏家族的痕迹。日前,苏泊尔集团发布公告称,证监会正式批准法国SEB公司收购苏泊尔20%股份一事。此次收购中苏泊尔集团将其持有的7022.54万股转让给SEB国际,占总股本的12.17%,创始人苏增福将其持有的4522.50万股转让给SEB国际,占总股本的7.83%。
收购完成之后,SEB国际合计持有苏泊尔近4.12亿股,占71.31%,苏泊尔集团创始人苏增福将不再持有苏泊尔股份,苏泊尔集团也仅持股11.76%,苏泊尔基本已经抹掉了创始人苏氏家族的痕迹。事实上,苏氏家族早就开始计划抽身苏泊尔,在2007年SEB国际轰轰烈烈地通过要约收购等方式拿下苏泊尔控股权之后,苏氏家族持续转让公司股权。此前公布的《2011胡润套现富豪榜》显示,过去一年多以来,苏增福家族以25亿元的套现额成为套现最多的浙商,表现十分抢眼。更有消息称,根据交易细节显示,苏增福、苏显泽父子已至少成功套现超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