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眼下正是新疆棉花收购高峰期,虽然丰收已成定局,但由于市场疲软,棉价低迷,棉农普遍增产不增收。在此情形下,位于塔里木盆地的阿瓦提县和驻地一些涉农机构却设置关卡,向出外售棉的农民收费,《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暗访发现,在其中一条短短200米的售棉路上,要运一车棉花过去,农民要缴费两次,少则一二百元,多则三四百元。
两百米内两关卡 收多收少“好商量”
记者近日在阿瓦提县通往周边地区的主要出口看到,为了阻止县里的棉花资源外流,在各乡镇通往其他县市的主要路口,都设有关卡,出去的农用车辆必须接受检查,如果运输的是棉花,不缴费不许通行。
阿瓦提县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县,今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15万亩。当地一位乡镇干部说,“设卡的 目 的 , 就 是 为 了 防 止 农 民 把 棉 花 卖 到 别 的 县去!”因为今年9月以来,阿瓦提县的棉花收购企业给农民开出的价格普遍低于周边县市,当地棉农只好选择去附近的县市交售。
10月21日上午9时左右,记者装扮成农民,从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出发,乘坐拖拉机前往河对岸阿克苏市的轧花企业交售棉花。据当地农民反映,在这条售棉路上,在200多米的距离内,就要经过两个关卡。
在一个名为依玛帕夏的关卡,据守卡工作人员目测,记者乘坐的拖拉机装载了3吨棉花,需要缴纳150元。在一同前来的农民苦苦哀求下,卡点负责人一挥手说:“好吧,那就收100元,不能再少了!”
在记者反复恳求下,守卡工作人员还破例开了一张收据,上面印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的字样,收费名目为“世行还贷、经常性保险”。守卡的工作人员抱怨说,“今年棉花收购价格低,农民对收费很抵触,情绪非常大。我们也不想揽(收费)这个活儿,但这是县发改委下文件规定的。”
缴费完毕,拖拉机继续前行,在距离第一个收费卡点不到200米处的拦河闸,记者遇到农民运棉车排起的缴费长龙。
“大车两百(元),小车和拖拉机一百(元)!”这个卡点的工作人员一边收钱,一边不停地重申这里的收费标准,还不时呵斥棉农。这位收费人员背后的建筑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印有“农一师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拦河闸防洪指挥部”的字样。
记者在这两个关卡总共停留了1个多小时,至少有大小50辆拉运棉花的农用车辆和拖拉机通过这里进入阿克苏市地界。每辆车要通过,需要缴纳的费用从200元到400元不等,照此推算,收费标准相当于每公里千元。
“限高”越限越低 棉农频闯关卡
记者在这个拦河闸的桥面上看到,在这里,收费关卡的是一个近3米高的限高门,然而在限高门最高处的横梁下面却从上到下设置了两个铁质横杆,最低的一个距离地面只有2.4米左右,普通人站在下面,几乎伸手可及,只能通行轿车和越野车。工作人员使用特制的“顶杆”,把栏路的铁杆顶开后,装载棉花的拖拉机和农用车辆才能通行。
当记者问有没有收据时,收钱的工作人员说:“要收据,就别从这里过!”他随后抱怨说:“卡子上的锁,昨晚又被人给砸了,回头我焊死了,你们就是给钱也别想过。”
当地农民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没有设卡时,每到棉花交售季节,几乎所有运棉的拖拉机都能通过这个限高门,然而,这两年“限高”越调越低,现在只要装载了棉花,没有车辆能过得去。
22日晚,愤怒的棉农趁着夜色,再次砸开横在拦河闸公路限高门上固定栏杆的铁锁,冲破关卡,过河售棉。农一师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拦河闸管理站负责人吕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并没有向农民收费,这只是罚款,守闸的警卫人员也可能会在棉农通行时收过一点好处费,管理站眼下正在调查此事。
吕军说:“这个公路桥是工作桥,超高、超宽、超重车辆在桥上通行罚款50到100元,这是上级水管处定的,不这样就没办法管理了,而且我们每天都有一些桥梁的维护费用。”但吕军同时表示,他们确实没有收费权,因此,无法给通行车辆提供罚款票据。
“穷财政”变成“啃农”借口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任何地方政府及部门不得采取划片、设卡、发放准运证等方式限制或变相限制正常的棉花收购、加工、销售活动。2003年,国务院进一步出台文件,允许自由买卖棉花,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收购棉花。但是当地干部群众反映,县上设卡收费的现象近年来一直存在。
记者在阿瓦提县财政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阿依古丽达吾提的办公室,向她出示了卡点开出的收据,请她鉴定收据以及上面盖的公章是否属于县财政局。
阿依古丽达吾提表示,这些业务她不清楚,主管业务的局领导都不在,无法解答。但正在她办公室请示工作的一位财政局干部看后表示,这种收据和公章确实是县财政局的,每年驻卡点的各单位都要领这个发票去收费。话音未落,就被阿依古丽达吾提连番严词喝止。
阿依古丽达吾提说,阿瓦提县是贫困县,去年财政收入才刚超过7000万元,还贷能力有限。据阿瓦提县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王筱元介绍,设关卡防范棉花资源外流,是阿瓦提县棉花产业领导小组决定的,向农民收费是为了偿还世界银行的贷款,这些用之于民的贷款,理应取之于民。
记者了解到,新疆阿克苏地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的塔里木盆地灌排与环境保护工程,是一个以水利为主的综合性农业开发项目,其还贷资金的主要来源除了财政部门预算安排的还贷资金、世行贷款专户及还贷准备金专户的存款利息收入外,还包括项目涉及的新开垦荒地的土地承包费收入,水费、电费及农技、农机服务收入,农业工程税后利润、种子销售利润和农业发展资金。
由于阿克苏地区个别县市还贷困难,2005年12月,经自治区批准,财政厅下发文件认可阿克苏地区的产棉大县阿瓦提县可以向棉花经营企业按每50公斤5元的标准征收“还贷准备金”。王筱元说:“如果农民的棉花不交到本县的棉花加工厂,棉花资源都外流出去了,我们从哪里收(费),又如何还贷?”
棉市低迷“白色产业”如何打破“周年波动”规律?
这几乎成了一个规律:近些年来,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必定是今年高,来年低,两三年一个轮回,潮起潮落,搅得企业和农民忽喜忽悲。与此同时,棉田面积“一年多、一年少”,种棉收益也“一年低、一年高”。
在经历了“过山车”一般惊险刺激的价格跌宕之后,今年新棉开秤,国家正式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那么,这一“新政”能否稳定国内棉田面积,“白色产业”该如何打破“周年波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