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A股健康状况良好 反弹难以就此终结
经过连续两周的上涨,市场反弹动能有所衰减。站在2500点,给A股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健康体检,对于判断后市行情显得尤为重要。从经济、资金、政策、技术四大指标来看,A股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不过也存在着隐患。在此背景下,反弹不会就此终结,但过程难免波折。操作上,把好“超跌”和“政策”这两大脉络,方能踏准轮动节奏,布局后市行情。
基本面 通胀退烧 经济降温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基本面及其预期的变化直接关系着A股的健康水平。就当前而言,国内经济正处于增速和通胀双下的类“衰退”阶段。
通胀方面,继9月CPI回落之后,10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大幅走低至50%以下,显示通胀压力大幅下降。10月中旬以来,食品价格持续下降,主要机构对于10月份CPI的预测均值大概在5.5%附近。如果今日公布的数据符合甚至低于该预期,结合11月0.5%、12月0%的翘尾因素,那么通胀大幅回落的趋势基本可以确立。
经济方面,三季度GDP增速继续回落,10月份官方PMI创两年来新低。在紧缩政策的滞后影响下,四季度经济仍将处于减速通道。与此同时,在通胀下滑初期,库存压力将对工业生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不过去年四季度节能减排造成的低基数效应,有望助推10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
通胀下行无疑将继续缓解市场前期对于紧缩政策的持续担忧,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政策重心有望从“控通胀”逐步向“保增长”过渡。实际上,管理层近期陆续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资源税和增值税等政策,以舒缓经济增速下滑幅度。可以说,在制度红利和政策放松预期之下,经济“软着陆”的概率较大,因此市场遭遇“业绩杀”的概率和杀伤力也有望降低。
总体来看,通胀“退烧”这一A股最大的病根正在拔出;经济虽然降温但已获得治疗,暂时未见恶化,难对A股造成致命伤。未来可能的隐患或在于经济的超预期下行,不过另一方面,这也有望刺激政策放松,从而实现经济见底回升。
资金面 脱离危险 隐患尚存
资金是股市的血液,只有资金面宽松、流动性充裕,市场才能获得足够的上涨动力。目前,不论是银行间市场还是股市内部,资金面都较前期出现了大幅好转。
10月份开始,以SHIBOR为代表的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下降,尽管10月底有所反弹,但随后再度显著走低。以隔夜、一周和两周SHIBOR为例,10月28日分别为4.8983%、4.9792%和5.2150%,之后震荡回落,截至昨日分别收报3.1117%、3.5583%和3.6223%,基本上回到下半年以来的低位水平。再结合债市自10月份开始的反弹行情,流动性正在逐步转为相对宽松格局。
与此同时,A股市场本身的资金面也出现改善。沪深两市当周新增股票账户数和新增基金开户数在10月中旬分别为15万户和不足4万户,近两周已经分别升至18万户和接近5万户,显示场外资金开始加速进场,投资情绪显著回暖。与此同时,当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占比也从10月中旬的5%升至上周的逾7%,反映场内资金活跃度也大幅上升。
可以说,前期资金利率高位徘徊的资金面最紧张的局面已经过去,市场连续两周的反弹也相继唤醒了沉睡或蛰伏的资金。另外,近期信贷放松的传闻不绝于耳,年末受益财政存款的集中释放,有望继续支撑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资金面隐患依然存在。短期来看,月末效应有可能令资金利率再度捉襟见肘;新增外汇占款可能在出口下滑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弱化的影响下减少;而中交股份、陕煤股份和新华保险三只大盘股的即将登陆,也必然引发资金面“失血”。
政策面 由“紧”转“稳” 疗效渐显
作为有“政策市”之称的A股来说,政策面的变动直接决定市场的运行节奏。就本轮反弹而言,政策微调信号无疑是直接触发因素。
从汇金公司增持国有四大行到支持小微企业的九项政策,从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到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从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到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的下调,从上周结束连续三周净回笼转为净投放到信贷松动的传闻……结构性宽松正在逐步落实,政策微调预期渐趋明朗。尽管货币政策整体并未转向,但一系列的微调措施表明“政策底”正在确立。特别是,在市场前期以持续大幅下跌反映了最悲观的预期之后,政策面的边际改善终于令市场绝处逢生。
不过,市场连续两周的高歌猛进,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前期一系列政策微调措施的正面刺激。如果说政策这一“灵药”令久病难愈的A股终于苏醒,那么第一阶段的疗效正在减弱。另外,近期管理层对于楼市调控不放松的表态,也对市场构成一定冲击,导致昨日房地产以及金融、建材等相关板块出现调整。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调控与政策局部放松并不冲突。
后续政策能否延续微调甚至转向,将决定A股第二疗程的康复情况。就目前来看,政策面微调之后尚未出现重新趋紧的迹象,未来货币政策稳中有松是大概率事件。
技术面 压力显现 恐牵“旧伤”
市场自触及2307点低点以来,在两周的时间内实现了200点的反弹。尽管2307点基本可以确定为中期底部,但是,在政策面尚未有利好接棒、指数上涨逾200点、反转条件尚不具备的局面下,短线资金很可能选择获利兑现。
从技术面来看,沪指日K线在11月2日收出长阳之后,已经连续四个交易日横盘震荡,昨日跌破5日均线,上方还有120日均线的压制,两市量能也逐日萎缩。久盘必跌,如果短期不能实现放量突破,那么市场很可能就将进入回调整理阶段。今日公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很可能成为决定市场短期方向的关键因素,如能大幅好于预期,则有望驱动市场实现突破,反之则短期回调难以避免。
与此同时,2500-2600点是前期套牢盘密集区,指数上攻压力不小。如欲突破,则需要政策面、资金面和经济面出现新的利好,赋予市场新的做多动力。而从目前来看,货币政策难以迅速转向,资金面进一步改善尚待验证,经济仍在探底过程中,因此股指一次性突破该压力位的概率并不大,恐将反复接受前期套牢盘这一“旧伤”的考验。
破瓶颈 把好“任督”二脉
纵观经济、资金、政策、技术“四面”,当前A股健康状况整体良好,反弹不会就此终结。不过,由于A股自身依然存在不少隐患,并且康复过程难免波折,因此市场正在由快速反弹的第一阶段进入震荡回调的第二阶段,借助调整布局后续行情就成为关键所在。
历史数据显示,底部反弹初期,超跌板块往往能获得大幅收益。以1664点为例,反弹的前三个月有色金属板块涨幅最大;而如果向前追溯,有色金属板块自6124点至1664点期间,累计下跌85.31%,领跌23个申万一级行业。以此类推,本轮反弹以来涨幅较小的板块后续有可能获得补涨机会。统计显示,银行、钢铁和交通运输板块涨幅较小,未来基本面只要出现边际改善,都有望刺激股价实现补涨。
另外,产业政策对于相关板块的助推器作用不可小视。受益文化产业和软件产业政策的正面刺激,10月24日至11月4日期间,传媒、计算机和通信板块分别累计上涨22.96%、15.63%和14.64%,位居中信一级行业涨幅榜前三甲。以此类推,未来市场的最大赢家很可能继续依托政策而生。鉴于“十二五”规划对于七大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未来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有望借助政策细则的推出,复制传媒股和软件股的传奇。
在可能到来的震荡市中,超跌和政策或将成为资金寻觅热点的两大主线。踏准板块轮动节奏,瞄准未来反弹龙头,需要把好这“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