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价格“过山车”折射农村空心化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9日 07: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关于农产品价格高涨的热议还未降温,各地又纷纷出现农产品“滞销、暴跌”的现象,大蒜、生姜、土豆、白菜等品种“菜贱伤农”的故事不断上演。

  不少分析将农产品价格“过山车”归因于信息不对称、流通不畅或者货币供应的问题。于是,大力建设信息平台、推动产销对接,成为减少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政策建议,这无疑是合理的。

  然而,一个很容易被忽视却更为根本的原因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广大农村出现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已成市场经济中的最弱势群体,既没有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缺乏能力去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有人责怪农民短视,盲目扩大规模导致下一期农产品供过于求,但问题是,当整个社会热衷于赚“快钱”的时候,农民同样希望在价格大涨时大赚一把,这时没有理由“教导”农民长远考虑、合理生产。

  “懒庄稼”,这个词形象地说明,由于农业生产太累、比较收益太低,很多农民不愿意加大投入进行精耕细作。这种要素的投入不仅包括生产资料、劳动时间的投入,还包括智力的投入,包括对生产的统筹规划。

  在这样的逆向刺激作用下,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的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这成为了维系中国农业生产的“386199部队”。很难想象,即使建立了全国联网的农产品信息平台,这些从事农业的人怎么能够很好地利用信息来选择生产行为。

  今年以来,作为大宗农产品的棉花同样经历了价格暴涨暴跌的行情。一位曾多次去棉区调研的专家告诉笔者,棉农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也不会上网,没有渠道了解全国的种植情况和价格信息,都是到这边问问种植大户,到那边问问收购商。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逃离土地,逃离农业生产,传统乡村社会日益衰败,而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没有及时建立起来。现在,从事农业服务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金融保险机构不愿意来,农业技术人才不愿意来。农业部部长曾对农业大学的学生们说,现在基层农技推广站和畜牧兽医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近年来进的人很少,“再过十年,谁来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

  如果不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政策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同时,随着工商资本的进入和合作社的发展,一些地方农业生产的组织形态在发生变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是,总的看来,农村“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空心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结依然存在。

  只有走出农村空心化的困局,真正让农民觉得从事农业生产有尊严、有利可图,吸引更多有知识、懂经营的人才加入到农业生产队伍中,农民才会有意愿、有办法提高规模化水平、获取市场信息、通过合作提高价格谈判能力、规避市场风险。如此,农产品价格“过山车”行情即使再次出现,也不至于引发对于“菜贱伤农”的过多担忧。

  

热词:

  • 过山车
  • 农村
  • 农民
  • 农业生产
  • 中央一号文件
  • 农产品价格
  • 价格谈判
  • 价格信息
  • 教导
  • 三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