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新网11月11日电 香港《大公报》11日刊文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以后,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13亿国民的潜在需求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能否善用这种战略资源,通过自主创新和内需升级提升经济的发展潜力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规划,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优先对内开放以提升国内产业的竞争力,这将成为中国式突围的重要特点。
文章摘编如下:
1721年,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在英国议会开幕时对英国经验概括为:“输出制成品并输入原料,对于公共福利的促进显然是再有利也没有的。”乔治一世的盛世箴言高度概括了近300年全球经济版图变迁的核心原则─产业链价值转移。
美国、德国、乃至日韩等国经济的崛起无一不是通过摆脱以原材料供给为基础的依附型发展模式,从而走向自主经济增长道路。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国家经济起飞阶段,为了保护国内落后产业的发展,“高关税保护主义战略”几乎成为这些国家共同的选择,但这也许并不适合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特点。
“十二五”期间,众多专家学者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即为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撰文称,“二战以后,许多国家经过努力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在中等收入转型过程中,大多数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之后,一直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线上。”实际上,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当时美国、日本等国家面临的问题类似。只不过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发展,工业、农业及服务业等产业的价值分布表现为高端环节和低端环节的分野。
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以后,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13亿国民的潜在需求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能否善用这种战略资源,通过自主创新和内需升级提升经济的发展潜力将成为决定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规划,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优先对内开放以提升国内产业的竞争力,这将成为中国式突围的重要特点。而这也将决定中国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扈亮、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