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交行中行浦发等8大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涉嫌违规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8日 09: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理财周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日,银行一个月内理财产品被叫停,银监会对理财乱象再次提出警示,目标剑指银行变相高息揽储。

  11月11日,在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新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

  一直以来,通过理财产品变相揽存成为商业银行惯用的伎俩,尤其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高利率超短期理财产品在月底更加泛滥。然而,存款流失是今年多数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问题,满足年底考核标准的前提下又要遵守规定,无疑是对商业银行的一大考验。理财周报记者调查了多家银行,发现多数银行遵守规定,然而仍有部分银行销售一个月以内理财产品。距离年末考核大限还有一月有余,不少银行频频发行30-45天产品的行为也显得颇具深意。

  交行、中行招行等8家银行一个月以内理财产品仍在发行

  存款大幅度流失是银行三季报暴露出的一大问题,根据银行三季报披露的存贷比数据,一些银行并没有达标,如中行、民生和兴业存贷比都超过75%的监管红线。然而年底将至,考核大限临近,为达标,在四季度这些银行必须努力增加存款同时减少贷款。

  从今年6月份银监会实行存贷款日均考核标准以来,下半年超短期理财产品异常火爆,收益率也不断上浮,其中多数商业银行存在利用理财产品揽储的嫌疑。这其中,经历过多次银监会的整顿,直到近日开始叫停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

  理财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暗访了多家中资行和外资行,大多数银行已经停止了一个月以内理财产品的销售,而多数外资行表示银行最短理财产品也在3个月以上。

  “11月21日,银监会发文叫停了,所以,我们原本销售在一个月以内的也停掉了。”华夏陆家嘴(600663)支行的一名客户经理说道。

  虽然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减少,但并不可说绝迹,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新规出台后的第一周,也就是11月21-25日,共有33款1个月以内理财产品推出(不包含期限为30天以及31天产品),其中交行、中行、招行、民生、浦发等银行都有涉及。

  在浦发全行发行的“第164期债券盈添利计划”销售日期是从11月23日到12月1日,起点5万,期限24天,年收益率为4.8%,为非保本浮动收益。而其“第167期债券盈添利计划”的销售日期为11月23日到12月1日,起点30万,期限27天,年收益率5%,为非保本浮动收益。

  不过从浦发近来热销的产品来看,该行产品期限跨度较大,有一个月以内的,也有一年以上的。然而,民生银行(600016)多为3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

  民生推出的“非凡资产管理周增利”和“非凡资产管理四周增利”期限分别为7天和28天,不同的起点对应不同的年化收益率。而期限为7天的理财产品的起息日则在周一、周三和周五,例如11月23日起息的“非凡资产管理周增利(周三普款、尊款)”的到期日是11月28日,普款和尊款的起点分别为5万和100万,对应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8%和4%。而在周二和周四起息的多是期限为28天的产品,例如11月22日起息的“非凡资产管理四周增利(周二普款、高款、尊款、尊特款)”期限为28天,不同款的起点分别为5万、20万、100万和1000万,对应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9%、5%、5.1%和5.2%。

  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最多的是交通银行(601328),共计13款,期限从6天到27天不等。一个月内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最高的,是张家港农商行发行的“金港湾理财45期”人民币理财产品(29天),预期收益5.8%。

  交行客户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很多期限不到一个月的产品都是滚动发售的,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做了很久,也形成了品牌,一下子叫停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另据记者了解到,虽然超短期产品销声匿迹明显,但“30天”和“31天”这两个敏感期限的产品仍大规模存在,也有部分银行为此将短期产品的最短期限向后延长了几天,推出33、35天产品,避开风口浪尖,投资期限只差几天,但年化收益率却很有吸引力。上述客户经理表示,虽然已经听到了相关通知,但是具体30天内的产品哪些能发,哪些不能发,都还不是非常清楚,因此很多银行应该都还在观望之中。

热词:

  • 人民币理财产品
  • 短期
  • 交行
  • 银行营业
  • 大银行
  • 30天
  • 银监会
  • 中行
  • 31天
  • 日日鑫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