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记者 郭宏
今年以来,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不断受到做空机构的侵袭,处于漩涡中的中国企业纷纷开始“自救”,多家中国企业分别在3月份、6月份以及8至10月份三次掀起回购高潮。此外,随着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私有化退市频现,PE机构参与中国企业境外私有化交易案例也逐渐增多。
三掀回购潮
根据投中集团统计,今年以来,共有64家中概股先后69次推出股票回购计划,披露金额总计30.4亿美元;其中分众传媒(FMCN)、锐迪科(RDA)以及众品食业(HOGS)等企业多次宣布增加回购额度。此外,有13家企业公布了其回购计划完成情况,披露金额合计5.7亿美元;其中在8月份最为集中,合计达到4.3亿美元。
10月17日,盛大网络(SNDA)宣布一项估值约7.36亿美元的私有化计划,更是将今年中概股的回购势头推向高潮。
投中集团统计显示,8至10月,共有30家中概股合计推出19.7亿美元的回购计划。除盛大网络(SNDA)外,上市已满5年的企业还包括携程网(CTRP)、搜狐(SOHU)等5家;此外,世纪互联(VNET)和人人(RENN)这两家上市仅半年多的企业也加入此阶段的“回购潮”,拟回购金额分别为3000万美元及1.5亿美元。
第二次“回购潮”出现在今年6月。以当当网(DANG)、分众传媒(FMCN)为代表的16家中国企业先后宣布其股份回购计划,合计金额达到4.6亿美元。博纳影业(BONA)、蓝汛国际(CCIH)、网秦(NQ)、当当网(DANG)等5家企业在当时上市均未满1年,其回购计划主要由创始人或控股股东执行,规模相对较小,总计达3700万美元。而如分众传媒(FMCN)、展讯通信(SPRD)等当时上市3年以上的8家企业,回购规模则相对较大,总计达4.2亿美元。
今年3月,先后有7家前期股价表现不佳的中国企业宣布启动回购计划,拟回购总规模达3.3亿美元,掀起了今年中概股的首轮“回购潮”。
PE给力“私有化”
11月22日,盛大网络宣布正式达成私有化交易协议。事实上,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已出现私有化退市的“集体现象”,PE机构参与中国企业境外私有化交易案例也逐渐增多,其中不乏鼎晖投资、贝恩资本、春华资本等知名机构的身影。
据报道,目前已有近20家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在考虑私有化。投中集团分析认为,在当前境外资本市场及中国概念股的估值水平持续波动调整的背景下,私有化与跨境并购已日渐成为PE机构参与中国企业投资的两大新主题。通过提供资金与行业整合、交易设计等多方面支持,PE机构将在协助中国企业私有化和出境并购的资本运作过程中可寻求更多的利益增长点,并逐渐减缓国内PE行业在Pre-IPO投资领域展开的集中竞争态势。
此外,今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海外IPO不断受阻,中国企业IPO数量不断下滑。VC/PE机构依靠IPO退出的方式急需转变,应更多考虑多元化的退出方式。
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玮栋表示,在上市公司私有化的背后,私募股权投资起着很大的作用。首先,在公司缺乏足够资金在公开市场回购股份的情况下,资本充沛的私募是很好的补给,同时,VC/PE机构还可以为这些公司在重新上市、业务拆分或兼并重组等方面运作提供帮助。
不过,“私有化”也并非十项全能。业内人士指出,私有化的时间较长,通常要8个月到1年之久;且私有化的财务成本非常高,甚至可能消耗企业半年的利润,容易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可先吸引PE直接投资,在被证明仍然对提升估值不利的情况下,再来考虑是否私有化。”业内人士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