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1年,在挣钱理财生活方面是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投资者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大喜大忧;在这一年里,你赚钱了?还是赔钱了?不管如何,在我们的理财生活中都烙下了很重的一笔。喜也好,忧也罢,2011即将成为过去。让我们相约2012,共同携手创造美好的财富生活。
1股市:梦想丰富现实骨感
2011年的股市,“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上半年,投资者们在券商营造的虚幻牛市里,满怀信心地憧憬4000点。下半年,又在机构极力粉饰的估值底中,不断地抄底。
年末,货币政策放松,终于让投资者看到希望,然而对经济下滑的担忧,又给股市蒙上一层阴影。
诡异的K线图
回望2011年股市走势,K线图形上呈现的是一条诡异的抛物线。
1~4月,上证综指从2700点震荡攀升至3067点,构成上抛线。
4月份,由于通胀形势陡然上升,决策层迅速加码货币紧缩政策,导致行情从3067急转直下到2600点附近。
4月中开始的下抛线,幅度之大,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期。由于欧美债务危机,国内通胀超预期走高等,引发指数在整个二、三季度反复滑落至2307点。
截至12月5日,距离年内高点3067,上证指数跌去了24%。两市总计2270余只A股股票中,只有348只股票升幅为正,年跌幅大于20%的股票超过1200只。
谁牛谁熊
2011年股市谁最牛、谁最狗熊。年度牛股:华夏幸福,年度升幅212.8%。年度熊股:东山精密年度跌幅64.4%。
年度最抗跌行业:食品饮料、传媒。年度最差行业:钢铁、有色金属。
盘点年度涨跌幅,2000多只股票中,年度黑马、牛股与往年一样,依然主要集中在低价重组股和题材股中。
有喜有忧
据统计,仅上半年,A股两市市值就蒸发了8424亿元。结合沪深股市1.6亿的A股账户数量估算,理论上,每户股民上半年亏损5257元。在下半年更是从2700点滑向2300点。
2011,投资者们非常不理解,非常不爽,那么何来的喜?
上市公司喜啊。据统计,今年一至三季度,沪深两市IPO融资总额合计约2333.29亿元人民币。截至12月1日,共计有252只新股上市,完成圈钱大业。
2基金:全面“沦陷”亏亏亏
“沦陷”最深:分级基金惨不忍睹
2011年亏损最严重的,非分级基金莫属。由于设计了杠杆功能,在市场下跌时,分级基金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进取份额跌幅达到2倍。
截至12月6日,上证综指下跌17.26%,深成指下跌23.05%。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2011年亏损最多的7只基金全部是分级基金。
“沦陷”最绝望:股票型基金无力回天
要说分级基金与指数基金的亏损让人无奈,那么,股票型基金亏损那么多,则让人绝望。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6日,成立时间超过半年的264只股票型基金没有一只赚钱,平均亏损19.18%。
另外,也有一些股票型基金表现得比较抗跌。比如,东方策略成长、易方达医疗保健、宝盈资源、华夏收入等基金,都比较好的控制了风险,亏损都在10%以内。
“沦陷”最不争气:混合型基金分化大
股票仓位弹性比较大,遇到单边下跌的市场,可以通过降低股票仓位来减少损失,这是混合型基金的重要优势。那么,它们在2011年,发挥这个优势了吗?
现实有喜有忧。喜的是,部分基金有良好的表现,在很坏的市场环境下,依然比较好的保护了本金。由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策略表现依然抢眼,虽然没能取得正收益,但是5.85%的亏损已经让投资者非常满意。
忧的是,大部分混合型基金都“不抗跌”。截至2011年12月6日,成立时间超过半年的169只混合型基金平均亏损16.94%。
这让投资人非常愤怒:混合型基金怎么能比股票型基金亏得还多呢?
“沦陷”最冤:债券型基金也遭遇厄运
在股票遭遇熊市时,债券往往会迎来一波牛市行情,业内总结了一个规律,叫“股债跷跷板效应”。
然而在股票跌得一塌糊涂时,债券基金也难逃厄运。三季度,先是城投债危机来袭,接着欧美债危机不期而至,国内债券市场跌成一片。债券基金四季度虽然小有反弹,但无奈大势已去。
截至2011年12月6日,成立时间超过半年的196只债券基金平均亏损2.32%,除51只基金实现正收益外,其他基金全部亏损。
“沦陷”最无奈:指数基金难挡市场下跌
以跟踪指数为目标的指数型基金,遭遇市场系统性风险时,眼看着净值下挫,却无能为力。
截至12月6日,成立时间超过半年的113只指数基金平均亏损18.77%。就连亏损最少的次新基金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损失也超过10%,大部分指数基金亏损都超过20%。
3外汇:美元与欧元的较量
2011年,美元指数呈“V”形走势,欧元危机的一次次发酵,让美元成为全球避险资本的“避风港”。年关将至,我们回顾一下2011年外汇市场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以期从中得到更多交易思路,为2012年的外汇交易打下基础。
事件1 G7联合干预外汇市场
“3·11”日本大地震,导致日元大幅升值。为了稳定,3月19日,日本央行与其他G7成员国一致行动,干预外汇市场。这是10年来的G7首次联手干预国际外汇市场。
事件2 欧洲央行如期加息
欧洲央行4月7日宣布,将基准利率由1%提高至1.25%,以遏制突破调控目标的通货膨胀。
此后的7月7日,欧洲央行再次宣布加息25个基点,并声称加息大门远未关闭。
事件3 美国主权评级遭降
8月5日,标普将美国长期债信评级调降至“AA+”,并维持负面展望。但其他两家主要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均保持美国Aaa评级。
事件4 瑞士央行强力干预汇市
9月6日,瑞士央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宣布设定欧元对瑞士法郎的最低汇率1.20,并承诺如果有必要,将购买无限量的外汇。瑞郎对欧元在该消息公布后瞬间暴跌近9%。
事件5 美联储4000亿“扭转操作”
9月20~21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联储执行扭转操作,至2012年6月底,购买4000亿美元期限在6至30年的国债,同时卖出等量的期限在3年以内的国债,以此延长持有国债平均期限。
事件6 六大央行再次联手注入流动性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1月30日发表声明称,美联储决定与英国、日本、加拿大和瑞士等国的央行采取协调行动,以支持全球金融体系。
4期货:“软弱”成为关键词
商场如战场,这句话用在瞬息万变的期货市场,可谓是恰如其分。挥手之间,硝烟弥漫的2011年即将过去,期货市场也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变化。
大合约当道
今年铅、焦炭以及甲醇期货先后上市,在产业指导和抑制投机的主导思想指引下,大合约成为今年新上市品种的相同选择。由于门槛较高,这些合约到年底也没能成为市场资金追捧的对象。
宏观政策与市场走势联动
纵观全年的行情走势,宏观政策对商品价格走势的影响力度越来越大。虽然各个商品供需状况在不同影响下,走势有强有弱,但高低点出现的位置竟多次不谋而合,再次表明市场与整体经济的联动性已经大大增强。
弱势震荡行情贯穿全年
在上半年受到监管的条件下,期货市场成交大幅萎缩,全年行情震荡幅度较大。其中,9~10月的欧债危机风险集中爆发阶段,令投资者损失惨重。
2011年的期货市场浮沉,虽然经历9月过山车式下跌行情,而大部分时间震荡盘整的行情又孕育着下一波行情的动力;在看对一大波行情的喜悦之后,也要承担输给价格和时间的迷茫和无助。相信经过市场的重重洗礼,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都会在未来拥有光明的前景。
银行理财:一时风光一时冷
2011年,是银行理财产品风光无限的一年最耀眼的当属超短期理财产品、QDII系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和滚动型理财产品。
超短期理财产品来去匆匆
超短期理财产品可以说是2011年理财市场上最受追捧的明星,成为大家对抗通胀的主要手段,其流动性好,收益不低,成为投资者最贴心的现金管理工具。
上半年,超短期理财产品发展迅猛。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也由过往的1%~2%,升至3.3%。投资方向也由过去比较单纯的货币债券市场变得更加多样。
但9月底,银监会对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与销售进行了规范,此后,各银行开始陆续减少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销售。超短期理财产品的黯然离去,让投资者感觉有些失落。
QDII系银行理财产品遭遇亏损
2011年受到国际金融形势特别是前期美国次贷危机和今年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影响,加之产品设计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超6成产品亏损。
11月底,受益于全球各大央行联手释放流动性,国际资本市场全线大幅上涨,QDII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普涨。但即使如此,仍仅有82款累计收益为正,其余161款QDII尚处于亏损。
结构性理财产品要获最高收益概率小
今年以来,由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成普遍欠佳。
结构性理财产品就是嵌入衍生品的固定收益证券产品,目前的结构性产品设定大多要求保证本金,浮动收益取决于挂钩标的的表现。业内人士表示,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就是一场不会亏本钱的“赌局”,而投资者要获得这类产品的最高收益,一般概率很小。
滚动型理财产品是“替补”
超短期理财产品被叫停后,原本不起眼的滚动型理财产品脱颖而出。滚动型理财产品凭借流动性强、收益率高的优点,变身为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替补。
1个月以内期限理财产品年化收益能达到4%左右,而滚动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水平通常在2%~2.5%的水平。滚动型理财产品的优势就是投资期限相当灵活,产品到期后,可以马上进入下一个投资周期,衔接性比较好。
6保险:万能险另类险受欢迎
投连险“悲催”
今年,如果将激进型的投连险账户转换为货币型账户,就能避免A股下行带来的损失;这是因为今年股票和债券双熊。
截至12月1日,除货币型账户外,市场上192只投连险账户中,146只处于亏损状态,亏损账户占全部投连险账户的76%。
投连险可谓保险业中反映资本市场情况的晴雨表。如今,在政策新规、市场环境的影响下,目前各公司都在致力于市场结构调整,并主推保障型、长期储蓄型等产品,而投连险则看似大势已去。
万能险“欢乐”
虽然受股市拖累,但低迷了两年多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却在今年下半年出现了缓慢上涨趋势。
据统计,成立时间超过两年的18个万能险账户中,除一家未公布11月结算利率外,其余10家公司万能险账户(部分产品)结算利率,都在今年下半年呈现上涨趋势。
先抑后扬不知是不是万能险今年的整体策略,但其在岁末临近之时,有着如此相对较好的成绩,确实让人感觉很是欢乐。
分红险“被退”
由于2010年分红险大卖,今年初,各家保险公司仍然将销售重点放在了分红险上。许多公司继续力推分红险,并作为“开门红”的主打产品。
然而,目前分红险在所有寿险产品中的保费占比在90%以上,但收益率却低于CPI,导致部分投保者退保。保监会发布的保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寿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779亿元,同比下滑7%,退保率升至3.14%。
另类险“噱头”
2011年保险业不得不提的,还有因诸多重大事件而引出的另类保险,例如“爱情保险”。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后,催热了市面上的“爱情保险”。此类产品实际上与夫妻爱情婚姻长久没有关系,主要为寿险或理财型保险。
今年的温州高铁意外,也催热了“高铁险”,每天不到1元钱的保费就可获得高达50万元的保障。但是,此类产品就是早已在市场存在的交通意外险。
7贵金属:黄金白银都抢眼
回首2011年的投资市场,黄金白银的表现无疑最为亮眼。连续11年上扬,金价上升超过5倍。
国内银价也在4月22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国际白银价格再次上涨9.5%,自1月28日的26.35美元/盎司开始启动,最高达到4月25日的49.83美元/盎司,涨幅达到89.11%。但从5月初开始,白银急速暴跌,一周时间跌去30%。白银的暴涨暴跌,让2011年的黄金白银市场显得与众不同。
几家欢喜几家忧
黄金站上1700点的那一刻,无数投资者对黄金投资者投向了羡慕的眼神。比如,购买去年8月中国银行对外发售的“中银进取”系列1年期黄金挂钩理财产品,看涨未来一年内黄金走势。在保本的基础上,如果国际黄金现货价格在一年内涨幅未超过2009年9月2日期初价的140%,投资者即可分享50%的金价涨幅。
相比这些轻松敛金的投资者,下面二位怕是甚为不爽,黄金暴涨,他们却并没挣钱。“我购买的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8月份到期,分别只获得了1.00%和0.20%的年化收益率。”其中一位说。
BEST黄金投资网CEO专家说:“2011年是黄金牛市延续的一年,在多轮上涨当中,仍有大量的投资者出现爆仓,亏损严重。而良好的心态,源自合理的仓位、完整的交易策略,从而产生相对稳定的收益。”
金价暴涨诱发地下炒金猖獗
受到黄金价格的飙涨影响,各大城市的黄金投资公司近日大肆揽客,但据了解,这些产品,却与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正规产品毫无关系。多数违规公司主体利润都来自违规炒卖黑金。
不断“创新”产品,是今年违规操作的主题。除了打着上海黄金交易所幌子的“盘中盘”业务,还有香港金与伦敦金的点差业务等。产品虽然不同,却都是公司自设系统,不受任何监管部门监督,均可多倍数放大投资风险。业内人士提醒道:“炒金瞪大眼,当心赔光光。”
炒金银不如藏金银
对于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黄金涨了,也未必能挣钱,选对很关键。
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崔建国提醒道:“投资金银要保持警惕,切忌盲目跟风,要弄清自己入市的目的。单纯的投资,最好是只拿出自己资金允许范围内的五分之一,以求风险最小。”崔建国还说,如果是为了收藏,建议购买首饰,尤其是女性投资者,购买金银首饰,既保值,又美化生活,还有保值避险功能。
8书画市场:先热后冷引关注
2011年最赚钱的是什么?是艺术品。天津文交所“艺术品股票”《黄河咆哮》两个月涨了17倍。不过,进入11月份之后,市场骤然降温,让收藏家们惊出一身冷汗。
狂热开局
2011年1月26日,天津文交所将天津籍已故画家白庚延的《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幅作品挂牌上市交易。两幅画的起始申购定价分别为600万元和500万元,并分别拆分为600万个份额和500万个份额,以每份1元的价格发行。
前15个交易日,《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幅作品居然有10天出现15%的涨停。3月24日,《黄河咆哮》的交易价格被炒至创纪录的18.7元。相比每股1元的申购价,两个月时间里,买这两只“艺术品股票”赚了超过17倍。
郑州、成都等地纷纷推出“艺术品股票”,狂热的投资者蜂拥而入。
疯狂拍卖
市场的疯狂果然不断上演。
2011年5月22日,中国嘉德春拍夜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开拍。作为这场拍卖的重头戏之一,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被宣传是齐白石为蒋介石60大寿及抗战胜利所作,也是齐白石绘画及书法作品中尺寸最大的一幅。
“这幅画应该能过亿!”几位藏家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果然不出所料。拍卖当晚,第一口价就有买家直接喊到了1亿元,最后以3.7亿元的落槌价,加上15%的拍卖佣金,最终总成交价为4.255亿元。
其实,该作品以高价成交,只是拍卖场上的一个缩影。狂热的疯狂,在所有拍品里上演。
拍卖降温
就在一些人依然盲目乐观的时候,一些嗅觉敏锐的收藏家在下半年却嗅到了一丝冷意。
收藏家刘先生担忧地说,秋拍刚开始,就有3场中型拍卖会都拍得不好,市场可能已经“下来了”。
不过,在收藏家回归理性之后,秋拍其实是“冷中有热”,不乏亮点:截至12月5日,已经有9件亿元拍品产生。
与此同时,天津文交所在岁末正遭遇“文交所整顿”危机,而创造天价的白庚延《黄河咆哮》的交易价已经从18.7元跌到了1.42元,不少高位入场的投资者血本无归。
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下,艺术品市场是继续一枝独秀,还是要重演熊市?人们正热切关注。
9钱币收藏:有专业知识好挣钱
人民币收藏:跌了,就套了
经过60多年的市场洗礼,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62张的市场价格是400多万元;第二套人民币大全套从30~40多万元不等;第三套人民币大全套市场价格约为七八万元;正在流通中的第五套人民币,因为正在被人们使用,所以,币值不会跌过面值。
不过,投资者可别被价格所诱惑,和其他的收藏投资一样,收藏人民币,一不小心,就被死死套住了。
古钱币收藏:专了,就赚了
中国嘉德2011秋季钱币拍卖会上,戊戌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珍珠龙”,以115万元成交;光绪二十七年豫泉官钱局伍百文,以138万元夺魁。业内人士称:“古钱币交易不像其它收藏市场价格波动得那样明显”。古钱币值钱,是因为历经了岁月的沉淀,这又伴生了赝品横行。所以,进入古钱币收藏,有了专业的古钱币知识,才能更好的挣钱。
银元收藏:炒了,就糟了
2010年到2011年间,“袁大头”的市价一度冲过千元大关。孙中山头像银元普遍年增值10%以上,其中最为珍贵的上、下五角星及错版银元,年增值幅度在50%~200%之间。业内人士称,疯狂的飙涨,也标志着银元从理性的收藏时期,进入了疯狂的炒作阶段,投资者应谨慎进入。
金银币收藏:久了,就值了
中国嘉德2011秋季钱币拍卖会上,一枚重达10公斤的2008中国戊子(鼠)年纪念金币,最终拍出1000万元人民币,创出金币拍卖的天价。1987—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生肖纪念银币一组12枚,拍出24.15万元。专家称,对于金银纪念币来说,时间越长,收藏价值占纪念币价值的比重越高。
信托投资:让人揪心让人狂
回首2011年的信托市场,占据了我们整个记忆的,无疑是今年信托市场的三大主角——房地产信托、矿产资源信托和艺术品信托。
房地产信托 戏剧性变化让人很揪心
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信托发行飙升。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今年上半年共发行536款房地产信托产品,总额高达1670.1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137.36%。
下半年,房地产信托迎来集中兑付期,而面对着房地产市场低迷、交易量下降、回笼资金难的打击,资金余额超6000亿元的房地产信托的兑付风险逐渐显现,兑付困境引起了投资者的惊慌。
矿产资源信托投资前景可期
矿产资源信托凭借仅次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高收益受到追捧。
今年第三季度,矿产资源信托出现暴涨。用益信托工作室数据显示,信托公司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同比增幅分别超过了160%和300%,融资规模达到223.12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十二五”规划重点支持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将进一步催生大量融资需求,煤炭等矿产资源的稀缺性造就了投资的盈利预期,这些因素有可能使矿产资源信托成为信托公司业务发展新的热点。
艺术品信托 估价不确定性令人头痛
艺术品信托更是今年信托市场的一朵奇葩。过去一年,艺术品信托市场规模翻了20倍。
曾有机构统计,全球股市从1920年到现在,平均回报率为13.4%,而艺术品的年平均回报率达到14.4%,非常具有吸引力。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艺术品信托发行“井喷”,比去年同期增幅高达433.33%。
虽然艺术品信托成长迅速,但是,对艺术品信托市场的质疑声也很高。流动性泛滥,刺激了艺术品投资市场,进而推高了艺术品信托产品的收益,然而,这种刺激能够持续多久?业界又未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客观的艺术品鉴定机构,怎能不让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