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乳制品迎来了集体涨价潮。三元、伊利部分乳制品从下月1日起开始涨价,涨价幅度为每箱1-2元。(12月29日 新京报)
乳制品一直饱受人们关注,乳品新国标出台是否倒退的争议,奶粉性早熟奶、“奶粉活虫门”再到几天前的蒙牛“致癌门”事件,各种各样的奶粉事件层出,但乳制品的价格却“节节高升”。元旦起,乳制品又将集体涨价,笔者不禁要感叹,哀民生之多艰。
集体涨价无疑是敏感的,难免会让人怀疑集体涨价背后的动机。“致癌门”闹得满城风雨,对乳制品行业的冲击不可谓不大,然而事件影响还没消除,消费者还在忧心产品质量问题的同时,乳制品行业却打出了集体涨价的旗号,是在转移视线还是“不得已而为之”?乳制品集体涨价,好比是非“常”时期行的非“常”事,非同一般。
乳制品集体涨价,是压力的错误转嫁。有专家称,乳企自身压力,负面新闻不断,消除影响和广告投入增大导致集体涨价。感情企业有压力消费者可以理解,但做了错事还要讨好处那就显得不可理喻了。企业要减负,却给消费者增负,把自身的压力转嫁给普遍消费者,那是否顾忌到消费者的利益呢?不思改反集体涨价,这是对消费者公然的亵渎。
耀眼的集体涨价潮背后,是对物价稳定调控的藐视。物价普遍飞涨,收支不平衡,本就让消费者“有苦难言”,怨声四起。乳制品集体涨价,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不仅是乳制品市场,还会牵涉到其他市场的价格波动,这种打破市场规律,犹如“价格联盟”的竞争手段,容易引发市场调控的软肋,陷入物价迷局,与我国坚持的物价维稳政策格格不入。
乳制品集体涨价,消费者是被动方,根据以往的事例来看,不管涨没涨价,消费者还是要接受,集体涨价或许已成定局。诚然,这种利用消费者的热衷,实现自身利益增长的市场竞争手段,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长期有效监督,抑制无规律性集体涨价,还民生一个良性的消费,制度和管理并行,消费者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市场机制才能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