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记者 朱湘莲 北京报道
2012年1月1日,各家商业银行自行定义“私人银行客户门槛”的情况将宣告结束。据悉,下月起施行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私人客户的门槛定义为“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
一场金融危机,让国内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私人银行客户对外资行更加谨慎。有的私人银行客户更是毫不犹豫地将资金撤回到了中资行。
高净值投资者冒险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付诸在一个不知道游戏规则的“赌场”,当然入场时他们并不知道风险在哪里,结局尴尬便可想而知。
而外资私人银行在中国却因为自己的贪婪和对客户的忽视,让产品砸了自己的牌子。受金融危机影响带来的交易频率下降导致的收入减少,或许还不仅仅是几年时间便可以消化的。
中资私人银行凭借多年深耕中国市场积累的客户资源以及网点优势,特别是国有大行,无疑在私人银行业务上独占先机。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挖掘产品创新上的差异化优势以及如何克服全球化定制能力较弱的短板,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成为中资私人银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私人银行相关监管细则的出台,为其规范化提供了方向,亦是期盼借此能将该业务发展得更好。
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广阔空间,引得信托以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亦发力财富管理,以分得一杯羹。但是,如何快速培养或者“挖”到具备专业水准以及高素质的人才,是中外资私人银行、信托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