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国企盈利“增长”与民生关系多大?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0日 09: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广州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费雪(财经评论员)

  根据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全年国有企业重要经济数据,国有企业2011年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67855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利润总额22556.8亿元,同比增长12.8%。

  这一成绩乍看不错,利润总额占全部企业利润额超过40%比例。但从利润增速、利润率等指标看,国有企业继续落后于私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前11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13.5%,远低于24.4%的整体利润平均增速。从资本报酬率来看,国企与私企、外企的差距更加突出。考虑到国企利润主要来自垄断型国企,加上国企几乎垄断了极为宝贵的信贷资源,这样的成绩单难以令人满意。

  回首历史,国企改革可谓中国改革体系的重要一环。伴随着2008年以来的国进民退争议,国企治理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尽管有“公益国企”等新名词,但中国国企并非毫无竞争压力——中国国企业绩本身因官员升迁机制而面临各种考核。但许多研究已向我们说明,在竞争性领域,民企表现远超国企。进一步看,国企无论利润多高,其背后盈利能力仍旧令人费解。国企作为体制的衍生品,在地租、贷款等资源上,占据相当优势,更不用提及行业准入门槛及各种隐性、显性政府补贴。

  透过国企盈利这面镜子,我们同样可以照见民企的生存境况。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去年全年成本费用总额为348981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财务费用增长33.6%。这意味着在2011年,国企也面临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的问题。在近些年负利率以及信贷紧缩之下,国企一向占据中国信贷资源的绝大部分,而如今国企尚且如此,那么民企的融资境遇可想而知。

  尽管中小企业在2011年难沐诸多政策春风,但根据全国工商联近期公布的《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的一半左右。

  更要紧的是,国企利润大幅增长,并不意味着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钱可花。利润并不等于财政部收入,只有企业在分红并上缴财政之后,国企效益才能转化为财政部收入。同时,财政开支并非全部用于民生支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开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恰好在这两方面,情况都不令人满意。

  从分红角度而言,2010年以央企红利为主而形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仅为440亿元,约占当年国企利润的2%左右;近期国务院决定统一提高央企国资收益收缴比例。但在调升之后,上缴分红占利润比例也很难超过利润总额的5%。同时,中国财政开支中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三农”等方面的支出占财政开支的20.3%。如此算来,国企盈利或许只有大约1%直接用到了民生开支上。

  由此可见,国企利润的好消息对一般民众价值几何。在国企分红没有更好的系统性方案之前,或许什么都没有。

热词:

  • 国企改革
  • 盈利能力
  • 三农
  • 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调研报告
  • 2008年
  • 预算收入
  • 央企
  • 负利率
  • 国有控股
  • 城镇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