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理性看待企业扎堆儿上市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3日 08: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据证监会2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已有515家公司排队上市。与此同时,证监会相关部门首次向社会公示了各自的审核流程,515家申报IPO企业的名单及审核进度。

  上市已成为一股汹涌的浪潮:在企业口中,上市是时髦词,惟有加入股市才能证明自身实力;在公众眼中,上市也是关键词,身处其中是证明企业规模、前景的重要因素。与之相伴而生的,则是公众对企业上市真实意图的一再揣测:究竟是融资还是圈钱?

  担忧不是无中生有。今年2月初报道显示,目前国内近八成电视剧亏损或者无盈利,但电视剧产业上市融资依旧异常活跃。

  企业愿做赔本买卖,这样的逻辑公众显然无法接受。正因如此,其上市的真正意图便更加令人质疑。不仅如此,近年来每逢限售股解禁期来临,便频繁上演的高管辞职风波也令人感到诡异。无论理由如何冠冕,管理者纷纷请辞,仍旧无法与巨额套现脱离干系。

  2012年新年伊始,A股市场再掀辞职风波。截至1月18日,沪深两市58家上市公司62位高管离职;2010年11月初,创业板开市一年之际,近40名高管先后请辞。管理者的行径无疑给公众当头一棒。

  这只是冰山一角。上市公司在获得资金后,频繁变更资金投向也是敛财手段之一。

  融资和圈钱,形似而神异。前者是顺应企业的发展需要,让股民获利;而后者仅仅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以此为判断标准可以看出,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上市融资确已成为少数人的圈钱工具。

  企业上市后最直接的获益,便是手握股民大量资金。这笔资金,本应用于企业的良好发展,进而使得股票增值、股民获益。但对于心存“暴富”心理的企业,这只是理论上的发展模式。涉及企业发展、股票增值的生产经营项目乏人问津,倒是能迅速实现利润的委托理财、高回报投资方向成为资金的首要去处。这样看来,面对这样的企业,大多数中小股东将多年积蓄交出的一瞬间,已经丧失了话语权。

  追随者的前仆后继,除了说明暴富、赌博心理,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首先是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存在弊端。目前一些上市公司仍旧缺乏奖励机制。加上当前融资信息披露滞后、企业监管不力、权责不明晰等原因,套现、变更投资去向成为管理者“高回报、低风险”的违规方式。

  根治这些顽疾,除了需要建立完善独立董事选聘、管理者激励、监事会监督等一系列企业制度外,更需要股市落实严格的准入及退出机制。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是确保股市合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上市之后缺乏后续市场价值、经营欠佳、成长无望的企业,必须严令其退市。此次证监会首次公开515家主板及创业板IPO申报企业的真实情况,无疑也在向公众表达诚意:让上市流程看得见、摸得着。

  将投机心态、忽悠手段奉若神明的上市企业无疑令人揪心。没有实质经营项目作为稳健基础,即使拥有华丽的概念包装、虚假的上市外壳、火暴的人气,依旧无法掩盖败絮其中的实质。投资与投机、融资与圈钱,虽然都是上市,但结局却有千里之遥。

热词:

  • 企业上市
  • 上市融资
  • 上市企业
  • 企业制度
  • 圈钱
  • 暴富
  • 企业规模
  • 上市公司
  • 企业发展
  • 股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