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投行千名保代过剩有烦恼 “瘦身”时刻已到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1日 11: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陵晚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保荐制度的出现以及中小板、创业板的陆续推出,让最近几年的券商投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行的竞争一度变成了保荐代表人的数量竞争。但如今,保荐代表人过剩的趋势已经愈来愈明显。

  最近中国证监会公布的首发(IPO)申报企业“全景图”,再次折射出券商投行业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保荐代表人数量严重过剩了。数据显示,目前在审的IPO企业约有500余家,以一个项目需要两名保荐代表人签字计算,投行业界最多也只有1000余名保荐代表人正在做项目保荐。

  然而,根据证监会网站上的公开信息,目前全国保荐代表人数量已经达到2000人左右。换句话说,投行业界仍有1000余名保荐代表人目前正处于“半闲置”状态。所谓“半闲置”,是因为这些保荐代表人或许正在调研、洽谈一些项目。但从证券公司管理的角度上来说,这些保荐代表人具备的通道能力则处于闲置状态。

  那么,保荐代表人闲置的情况发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这从一些证券公司的案例上能够看出端倪。笔者从业界了解到,去年IPO承销家数最多的深圳某家大型券商,其保荐代表人的通道利用率为行业最高,但即便如此,该公司目前没有项目的保荐代表人数量仍占据了约一半。

  保荐代表人利用率最高的投行尚且如此,其他投行的保代闲置情况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与此同时,保荐代表人数量的过剩也给证券公司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困扰。从一些券商反馈的情况可以看出,保代已经成为证券公司内部的“特权阶层”,公司管理者缺乏对他们有效的约束机制,增加了内部管理的难度。

  而保代动辄百万元的年薪更令券商倍感头疼。据业内人士预计,这1000余名过剩的保代相当于给券商全行业每年增加了近10个亿的成本!

  近年来,券商投行业务异军突起,业务收入占据券商整体收入的比例持续攀升。但另一方面,随着保代数量的增长,优质项目的减少,闲置保代所带来的巨额成本压力也在持续攀升。笔者了解到,券商投行业务表面光鲜,实际为券商带来的净利润并不理想,甚至有些投行与项目组的收入分成达到1∶9的比例。

  尽管如此,由于保荐代表人目前仍是相对稀缺资源,对于大型投行来说,养着大量的闲置保代虽然成本很高,但他们更不愿意看到保代人员大量流失;而对于中小投行来说,一名优秀的保代仍是高薪挖角的主要目标,这也最终导致了保代身价的持续高企。

  目前,证券行业臃肿的保荐代表人队伍已经到了亟须进行“瘦身”的时刻。但是,对保代队伍进行“瘦身”,并不是要提高准入门槛,减少保代数量。

  笔者以为,放宽对保荐代表人资格的限制,并同时引入分类分级制度管理才是长远之计。其理由是,随着保荐代表人资格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保荐代表人的固定薪酬成本将下降;而分类制度的引入则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投行管理的层面来说,这可以提升高评级保荐代表人的待遇和项目提成,以完善针对保荐代表人的内部激励机制。证券时报

热词:

  • 瘦身
  • 代表人
  • 投行业务
  • 券商
  • 全景图
  • 特权阶层
  • 证券公司
  • 半闲置
  • IPO企业
  • 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