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新股发行: “不审”暂不可能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09: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马会

  近日,郭树清抛出惊人一问:“IPO不审行不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成为市场热点。

  2月20日,有报道称,证监会拟对新股发行不做实质性判断,强调信息披露,可能放松行业限制等。

  不做实质性判断,具有颠覆性,也就意味着,一直以来的新股发行审核制或被取代。

  然而,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新股发行改革,缺乏相应的法律环境,缺乏相应的体制配套,目前来看,新股发行不审,还是不行。

  据媒体报道,新股发行改革又有新的进展。2月20日,有报道称,发审委将不再对企业的问题做实质性判断,仅强调信息披露;可能降低对中小板3年盈利期限要求;再次,行业上也有可能放松限制。

  有些业内人士据此认为,如果这些措施能够推出的话,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与此同时,多家证券公司联名上书证监会,为新股发行改革出谋划策。主要包括探索配售权试点、引入存量发行制度、扩大往下配售比例和提高发行中止的门槛等。

  新股发行将不做实质性判断?知名投行业内人士李先生告诉笔者,这可能只是发行体制改革的讨论方案,新股发行制度转换肯定会平稳过渡,但最终出台的方案肯定不是这样。

  他指出,目前来看,市场还没有准备好,所有市场环节设置都是和审核制配套。新股发行不可能一下子就从“审”到“不审”。

  “有时候,市场也没有那么理性。”他指出,很典型的是朗玛信息,它上市交易的价格较新股发行价格上涨80%,从发行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定价失败,价格卖便宜了。

  他认为,关注新股发行改革,主要应该关注前面,这也是证监会可能逐步放权的一部分,还有再融资审核过程,将来新股审核放到交易所未尝不可。

  “郭树清的一小问,市场迈开一大步。 ”对于郭树清日前的惊人之语,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告诉记者,新股发行改革,今后发展方向肯定是注册制,但是,目前来看,不审不行。

  胡俞越认为,新股发行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上个月,新股发行的程序披露,公布IPO发审10大流程本身就是制度建设的一个前奏。

  “法律环境不健全时,不审核肯定不行。”东吴证券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表示,从“审”到“不审”,需要有个过程,纯粹的备案制还不到时候,可以让交易所来审理。

  北京大学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也认为,现在法律环境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法律框架约束,如果盲目过渡到注册制,“三高”发行反而会更严重。

  胡俞越指出,美国是注册制,企业上市冲动不强。纽约交易所是全球第一大交易所,成立200多年来,上市公司不到4000家,然而,我们的沪深交易所,成立仅仅20年,就有2400多家上市公司。

  “从企业主体来看,目前还不具备过度到注册制的条件。”他接着对记者说,现在来看,上市公司中企业做假比比皆是,投资者素质还有待提高,根本不具备过度到注册制的条件。

  至于发行体制改革的下一步,胡俞越认为,应该是实现 “监管分离”。证监会定规则,社会中介机构来审查。据此设置相应的门槛,以逐步实现监审分立。

热词:

  • 配售比例
  • 新股发行价格
  • 配售权
  • 注册制
  • 交易所
  • 不审
  • 证监会
  • 三高
  • 上市公司
  • 沪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