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月27日消息,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产业室主任、研究员史炜今天通过腾讯微博表示,人均GDP并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富裕水平,反而可能掩盖结构性危机。
一组关于GDP的数据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年初由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常住人口算,去年北京市人均GDP达80394元,折合12447美元。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收入水平的分组标准,按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计算,1005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1006-3975美元是中等偏下水平;3976-12275美元是中等偏上水平;12276美元以上为富裕国家。于秀琴表示,这一标准可用来大致参考富裕程度。
不过,有网友对此都表示了质疑,认为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与自己的体验相比有很大出入。“现在北京有钱的是太有钱,没钱的太没钱,贫富差距相当大,人均指数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没意义!”一位名为“刁康乐”的网友在腾讯微博上表示。
另一位名为“蓝岛丞竹”的网友则指出,GDP其实还包含收入总值GNP、消费总值和财政收入,“如果只论收入总值,北京和整个内地的人均经济水平肯定会下降至GDP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网友“深山瑶仔”则在微博上直言,“人均GDP”这一说法不够合理。“应该除去央企、银行、煤炭石油等各种行业国企垄断利益,再除去过重的税负,因为那些都是老百姓受剥削的行业。再说人均多少那才合理!”
与此同时,有专家认为,人均GDP并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富裕水平,相较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更能衡量支付与消费能力。《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社群总监陈雪频在微博上表示,相较于人均GDP,比较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和物价水平,会更真实一些。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产业室主任、研究员史炜说,以人均GDP来衡量人民生活水平,是传统工业时代的标准,今天继续使用,造成的不仅是虚假富裕,而且严重掩盖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危机。
史炜认为,只有用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来衡量人民支付与消费能力,才能相对反映真实的富裕水平。“由此,北京人均GDP接近富裕水平只是政府的业绩游戏。” (文/杨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