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网友反应樱雪燃气灶不能正常点火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日讯 (记者 苏兰 佟明彪) 近日,安徽省工商局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家用燃气灶具质量监测结果,其中,樱雪JZT-QM1005家用燃气灶被检出灶具不能正常点火。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经济网记者惊讶地发现,樱雪,一个于2002年就登上当年中国名牌宝座的品牌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登上质量黑榜竟不思改过,这一惊天消息令消费者情何以堪?为什么这个品牌的质量连续三年滑坡?燃气灶具、抽油烟机这些产品都涉及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难道樱雪品牌为了利润可以置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一连串的疑问让中国经济网的记者开始了调研采访。
樱雪3年3次上“黑榜”
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发现,樱雪公司的产品三年来三次登上质量“黑榜”,分别是:
2009年,樱雪 CXW-218B6248W220V~50Hz 吸油烟机在当年3月10日广东省质监局发布的质检报告中被查出,电源软线和外部软线;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穿通绝缘距离;空气性能;吸油烟机噪声限值等项目不合格;
2010年,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0年第一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樱雪CXW-200-F09A204W 220V~ 50Hz吸油烟机空气性能中的风量和风压项目未达到产品标明值(风量m3/min:标准限值/明示值/实测值:≥7/≥14/13;风压Pa:标准限值/明示值/实测值:≥80/≥300/254.8);
2011年12月,安徽省工商局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家用燃气灶具质量监测结果,其中,樱雪JZT-QM1005家用燃气灶被检出灶具不能正常点火。
三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一切。然而,堂堂的曾经中国名牌产品获得者,却连续三年无悔过自新之意持续登上质量黑榜?令消费者不能容忍的是,早在2009年江西日报网站就曾经报道过燃气灶具因漏气而令年轻妈妈毁容。难道惨痛的血的教训不能唤起厂家的道德和责任吗?
天涯社区网友三年前就爆料
为了探个究竟,中国经济网记者寻访身边的消费者是否用过樱雪厨具,天涯社区的一位网友说,以前用过但新家装修后就没再买这个牌子的产品。该网友说他2009年天涯社区一个曝光的帖子上跟过贴。中国经济网记者到天涯社区论坛上发现网友爆料:2006年购买了中山市樱雪集团有限公司家用电器吸油烟机、燃气灶和热水器,但是问题不断,燃气灶经常不能点火,吸油烟机清洗功能不断罢工,热水器无法调节温度。期间和樱雪售后服务打了无数次交道,不是推诿就是骗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是在论坛上发了帖子。
针对质检、工商等部门的曝光以及数年前消费者的投诉,樱雪品牌有何反应?记者登录樱雪网站,发现精美的营销活动的广告页面充斥着整个网页。关于质量管理提升的内容却只字未提。
倒是其首页标出了光辉历程:“进入2009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樱雪投入4000万巨资开始全面推广计划,同时推出绿色科技概念………”2011年樱雪全面启动‘1015工程’即:2013年实现销售10亿、品牌挺进厨卫一线渠道开拓至5000个品牌终端………”
两项比对,不难发现公司的“醉翁之意”到底在哪里。事实上,质量是任何品牌的基石,如果连续几年被权威部门的检测检测曝光都没有悔改,那么再宏伟的目标也只是空中楼阁。著名品牌营销专家在谈到质量与品牌的关系时道出了此中真意。
公司客服:“公司负责人不在 一周后才回来………”
樱雪公司对连续数次曝光消费者要修退货的问题如何看呢?记者两次拨打公司客服电话,第一次是在周日下午3点多,打了数次没有打通;第二次是在昨天晚上8:32分打通了电话,一位姓廖的小姐接通了电话。
得知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数次曝光樱雪产品质量不合格后,廖小姐反问:“网上的消息你也信?网上还说盐巴都被抢光了,可是政府部门还不是辟谣了吗?”
记者:“你举的例子和我要反映的问题是两回事,你怎么罔顾左右而言他,请你不要回避消费者的问题,你想想,如果你是消费者,买了国家权威部门好几次检测都不合格的产品,你还敢用吗?”
廖姓小姐说:“反正我怎么解释也没意义,你都会认为我袒护我们品牌,你想想,我们樱雪这么大,怎么可能不诚信,欺骗消费者,他们查的不合格只是赶上了那个产品,但并不是我们所有的产品都不合格啊!”
记者反诘:“你这种说法就不对,一件产品不合格对消费者而言就意味着百分之白不合格,这点最起码的质量常识你不知道么?这样吧,你可能也解决不了问题,把你们的负责人电话给我,我找能解决问题的人。”
“我们的负责人出差了,要下周回来。”电话那段传出了不耐烦的声音。
记者听到此便说:“你们的产品可是燃气灶具厨房用品,和百姓的生命息息相关,但凡有点什么事要等到一周后解决问题,延误了生命你担待起吗?”听了记者的质问,廖小姐马上改口说:“你留下电话,我明天上班给你问问………”
一段简短的对话,服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昭然若揭,从而也折射出公司的质量意识。关于樱雪产品质量的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将继续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