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中信建投:台湾制度改革及其红利的释放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6日 18: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和讯股票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台湾制度改革的阶段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期是台湾经济结构转型的时间窗口,也是其制度改革及其红利释放的重要阶段。相对经济结构转型而言,台湾制度改革的阶段更长,7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后期都是台湾地区的制度改革和制度红利释放阶段。

  制度改革之要素视角:以土地为例

  台湾地区的土地改革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改革上,一方面体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台湾地区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深化。第二次土地改革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台湾的工业化及其城市化。在农地重划之后,台湾重化工业、工业园区等土地需求得到了满足,农业效率也大幅提高。台湾城市化也加速进行,城市人口占比从1975 年的0.642 迅速提升至1980 年的0.697。

  制度改革之权利维度:政府与市场的定位

  80 年代初期的台湾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改革中,政府逐步地从市场退出、健全价格体系、淡化经济计划对自由经济的影响。80 年代中期,台湾当局正式建立了自由化经济体系。1984 年台湾当局正式提出了“自由化、国际化和制度化”改革,强调以自由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自由化是以市场法则、价格机制代替过去的政府管制和行政干预;国际化是指产业的国际化和区域化发展,减少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障碍;制度化则是做好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做好软建设,确保市场平稳有序的运行。

  制度改革之财富视角

  从财富视角,可以分为增加财富和存量财富两个渠道。对于增量财富主要是基于要素、市场改革,获得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其中要素改革之后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了有效的基本面和结构支撑,这对于制度红利的释放而言是最基本的途径,没有增长等于没有流量改善的空间。对于存量财富的制度释放,台湾当局主要通过外部利益向内部转移、政府利益向大众转移、从注重增长到增长与福利共进、从公营向民营发展,使得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分配在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中都得到了改善。

  制度改革下的台湾股市:红利、预期与投机

  从70 年代中后期开始,台湾的制度改革开始逐步推进,大致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台湾的股票市场看,大致也反映出三个改革阶段的经济基本面和市场预期。但是,台湾股市的演绎更加复杂,制度改革下的流动性宽松,加上市场预期和热钱流入所导致的投机,使得80 年代末的台湾上演了股市大泡沫。

热词:

  • 制度改革
  • 红利
  • 台湾股市
  • 建投
  • 台湾当局
  • 制度安排
  • 制度框架
  • 中信
  • 时间窗口
  • 土地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