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亲,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炒的股吗?
2002年前,股民们集中在券商营业部,通过打听小道消息或跟庄炒股,同时大家坐在一起唠一下家常;2007年大牛市行情时,大学生将父母给的生活费投入股市,资金虽少,但炒股已成为那时象牙塔的热潮……那些年,坐在家里或办公室进行网络交易还很罕见,手机交易更是没有出现,几百人挤在一间大厅,紧盯着墙上的大屏幕,就怕错过致富的良机。
“那些年”或许只是一种回忆,大牛市隐藏也已多时,在股指晴雨急变的洗礼下,如今的投资者更加趋于理性。本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2011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通过此份报告,我们可以对于新时代股民的模样有更清晰的了解。
/新时代股民啥模样/
精神上的价值派行动上的短炒派
每经记者李文艺
十几年前的中国小股民有一些典型特征,素描像应该是这样画的:老张,年龄45岁,原为某国企职工,炒股本来是一个兴趣,下岗之后却成为一个职业,炒股资金2万元,是多年的工作积蓄,每天的交易时间,老张一定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里,一杯茶一张报纸,如果旁边正巧有人在谈论某只股票,老张一定会张着耳朵细心打探,同时会分析一下盘面走势,有主意了就去柜台下单,有时候去营业部并不是为了交易股票,跟一群人聊聊天也可以打发时间。
记得在券商开始取消散户营业厅时,许多中小股民愤愤不平,就像取走了生活的寄托一样。
新时代的中国小股民,不,应该叫中小投资者更为贴切,没有明显的性别和职业特点,也许他是一名企业职工,也许她是一名家庭主妇,也许是学生,也许是刚入职场的白领。证券公司的营业部里几乎找不到中小投资者的身影了,没有散户营业厅,投资者买卖股票的地点是任何地方,家里,办公室,咖啡厅,公交车上,甚至是路边,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交易。如果想知道股市的人气,也只能从冰冷的成交数据上分析,而无法再从营业部的人头多少、噪声大小来直观感受了。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潘立彬称,现在投资者与以往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以前投资者炒股不一定是为了赚钱,也可能是为了交朋友,为了好玩,现在则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赚钱。
中小投资者的语言也在发生改变,现在,“庄家”一词只在资深投资者口中偶尔出现,对于新时代中小投资者,似乎是个历史词汇,谁是庄家?更像传说,不过经常会听到“主力”,“大资金”,“机构”等词。关于股市,搜索最频繁的关键词还是“巴菲特”,他的故事,他的投资理念都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国投资者。如果在某个场合突然跟人聊起了股票,总是会听到巴菲特、罗杰斯、彼得·林奇等大师的名字一个个蹦出,但是对于这些大师的投资精髓能掌握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股票并非投资者唯一的投资品种,有人白天玩股票,晚上炒外汇,或者股票期货同时操作,股票行情不好时还可以做做逆回购。
有人说,以往股民最典型的心理状态是恐高症+追涨杀跌,而现在投资者炒股的心理状态是精神上是价值投资,行动起来做的却是短线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