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五月份的楼市确实很红,以至于五月尚未结束时,各媒体就纷纷以“成交量必创年内新高”为题进行报道,而业内也对“红五月”表现出极大关注。单纯地对楼市的动态进行报道无可厚非,毕竟楼市沉寂了太久。“年内新高”是极具新闻点的素材,但在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就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下一步政策走向等问题强调,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而《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刊登文章称,不必对“红五月”过度解读,别对调控松绑抱幻想。
为何“红五月”如此受关注,有两个背景不容忽视。其一,各地楼市“微调”不断,通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普通住宅标准、降低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实施购房落户政策等手段实现小范围的“政策宽松”;其二,成交的持续放量,使得市场上“房价上涨”和“恐慌入市”的观点再次出现。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城市推出鼓励刚需入市的地方性政策,有被叫停的,更多的则是顺利过关得以实施。其中,“限购”是一道红线,凡是未触及红线的地方性政策基本都得以实施,这也与国家所提的保障刚性购房群体住房需要的原则相吻合。也许是“调控从严”给了开发商太大压力,在今年上半年地方性“微调”政策不断出台及市场成交反弹强劲的背景下,一些开发商产生了“错觉”,认为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触底”的情况下,地方性“微调”可以变相“松绑”楼市。而在这一“错觉”的诱导下,甚至有开发商正在或计划上调房价,迎接臆想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的“恐慌入市”。其实,这是投机的心态在作祟,而住建部日前的表态则是对这种投机心态的警告。“红五月”其实是值得击掌相贺的,毕竟调控的目的是要市场理性繁荣,在挤出投资投机性需求后,让刚性需求真正得以释放。而“红五月”也确是如此,在开发商加大刚需房源供给力度并以优惠促销降低购房成本的背景下,刚需放量入市。从“红五月”中楼市该学到的是积极调整开发结构,增加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应,而不是不切实际的臆想。
(本刊记者王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