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我的运输船全部死掉了。”日前,浙江舟山大洋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焦急地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年5月份以来就没有生意,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船舶运输业已经有三年多的低谷期了。”他说,从高峰时期的三条船生意忙不过来,到今年卖掉两条,只剩一条,5月份之前还有特种装备的运输生意。陈晓的船一直以跑海运为主,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出口需求明显下滑,一直谋求转型,“我也尝试过做海工产品,但是经营成本太高,内河航道又不通畅,现在只能偶尔做做特种装备和化工产品的运输”。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内地的三大造船指标全面下滑。其中造船完工量为11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5%。承接新船订单量为5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8.7%。截至3月底,全国业界手持订单量为1.42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5.3%。
7月3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为94.54点,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中国航运信心指数为63.42点,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中国航运行业总体状况恶化趋势略微加剧。
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内河航运处境艰难。相比于公路和铁路每年上千亿元乃至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公开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内河水运投资仅约为1000亿元,这还不到全社会交通建设投资的2%。
在日前举办的“2012中国航海日大会暨中国南京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指出,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航运大国、海洋大国。但要实现由大变强,还需要我们在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国际金融报》记者朱胜利 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