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次新股业绩“变脸” 珈伟股份成最恶劣案例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8日 10:3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证券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历来为A股痼疾。但随着中小板、创业板的高速扩容,IPO刚不久的次新股业绩“变脸”的情况日甚——案例增多、幅度增大。

  造成这一现象,表因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经营环境的持续恶化;但深刻拷问的,乃是新股发行过程中,企业、保荐机构、询价机构、研究机构等各利益主体信披责任的缺失。最终,考验的是制度设计者的公心与智慧。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年初至今,共有53家公司登陆创业板,目前均已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13家预减,占四分之一。这13家业绩下滑公司中,有8家是5月份之后上市的,即业绩变脸公司中逾六成上市才短短两个月。

  这些公司中,最为恶劣的案例是珈伟股份,公司7月14日预告上半年净利润为240万至340万元,同比降94.12至95.85%。今年一季度,公司还盈利1800万元,因此其二季度净亏损约1500万元。这样的业绩已不单单能用“滑坡”二字来形容。

  由此上溯,珈伟股份实际是1月11日通过发审会,5月11日登陆创业板。据招股书披露,珈伟股份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780万元,而全年净利润却为5731.55万元,下半年业绩几乎为零,已属“带伤”上市。

  更恶劣的是,今年5月,不少券商捧场珈伟股份上市,预测其今年业绩将在8000万以上,如今均成一地鸡毛。

  A股IPO利益链上,从询价、定价到挂牌,呈现于投资者面前的上市公司可能判若天壤——对业绩风险搪塞失语的招股书、天花乱坠的保荐机构询价报告、盲从乐观的券商研报、以及挂牌后上市公司快速变脸的财务报表。

  对此,一方面,仍需加强对IPO市场的监管与惩罚力度。

  另一方面,更要正视经济周期、行业变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继续通过首发审核制度的改革,趋近IPO市场化的改革目标。

  未来,面对行业萧索、业绩下滑的企业,若如实披露风险和业绩,能否由市场“批准”上市?

  在最近的保代培训上,监管层已表态:IPO审核核心是业绩无明显操纵迹象,只要符合发行条件即可。审核中,基本没有因为盈利低而提请发审委关注的案例,关键是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风险披露越深刻全面充分具体,通过可能性越高;不担心业绩波动的公司,反而非常担心报告期内高成长的公司。

  ⊙记者 郭成林

热词:

  • 次新股
  • 业绩下滑
  • 新股发行
  • 业绩预告
  • 股份上市
  • 创业板
  • 滑坡
  • 案例
  • 上市公司
  • 净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