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现实中许多基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刚刚出台了重大利好,跟在后面买入,结果却结结实实被套,明明看重了这款基金的优良业绩,不料却栽了大跟头。这如今的震荡市中,理性与冷静并存,如何理性看待基金业绩,也就是如何冷静应对震荡市。
首先必须明白,基金业绩基准和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关系。也就是说,基金业绩基准如果设立得合理的话,他应当是基金业绩中长期的一个指标,而不是短期,甚至是一个月去比较。哪怕是指数基金,也不可能每个礼拜、每个月都表现得超越其基准的。
其次,即便是三年、两年为考察周期,这样的考核也不一定是最合理的。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三年滚动,考核三次,做一个平均,以消除其统计周期上的偶然性。事实上,海外的对冲基金包括巴菲特在考察旗下基金经理时,也是选择了这个方案。
其三,由于以往中国基金业对于“基准”的理解可能不够成熟,尤其是早期。中国的行业中存在一批基准设置比较不合理的情况。包括平衡型基金的基准设置为某个时间段的定期存款收益率等。这样的基准指标,必然导致一个阶段基金大大超越业绩基准,而另一个阶段,基金完全被基准打得“没有还手之力”的情况。所以,以基准来衡量基金业绩,多少算个行业进步,但是前提也需基金基准的设置合理。
既然基金业绩HOLD不住当下的震荡市场,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于随时都会波动的市场进行有效防范呢?
首先,必须认识到,消息本身并不重要,市场的反应才是关键。面对利好究竟该高开低走,还是展开一轮中级反弹行情,甚至激发一轮牛市,要看多空双方博弈的结果,并不取决于专家的主观愿望。因此,只应遵循“主观服从客观”的原则,依据市场的实际表现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
其次,要认识到,某个重大政策刚出台时,投资者通常都处于极度亢奋状态。此时内心只要被贪婪、恐惧或愤怒中的任何一种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就难免看不清趋势,辨不明方向,仓促间动手很容易将自己逼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而股票型基金本系中长期投资品种,所以你完全不必因为某个消息的出现或专家的某种解读而心慌意乱。明智的做法是等待市场中长期趋势明朗,自身情绪稳定后再决定如何操作。
第三,中长期趋势一旦形成,少则持续数月,长则延续数年。由此决定了真正需要认真把握的是,当市场由牛市状态向熊市状态转变时的卖出机会,以及在市场由熊市状态向牛市状态转变时的买入机会。要想分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形态就像区别冬季与夏天一样容易:市场整体进入狂热期,就意味着风险正在步步紧逼,距离熊市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