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保讯(记者苗慧)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整体走弱已是不争的事实,一向以稳健且综合收益率相对较高而著称的结构性产品也未能幸免于难。普益财富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呈现明显下滑局面。专家建议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不能只看挂钩标的,应综合多因素选择。
普益财富发布的数据显示,统计区间(1月1日-7月25日)内,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率呈现明显下滑局面。除2月份平均预期收益率环比上升以外,其余月份结构性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呈现明显的逐月下滑态势,整体收益率从2月份6.20%下滑至6月份的5.07%,跌幅超过100个基点。
从不同挂钩标的的结构性产品收益率来看,除了挂钩价格(黄金、农产品等)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经历了先跌后反弹的走势外,挂钩其余标的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均呈现震荡走低的态势。其中,挂钩股票的产品由于其风险较高,预期收益率超过其他产品,但依然在2月份以后从18%左右的高点下滑至6月份8%附近。其余挂钩汇率、利率标的的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分别从5.5%和6%上方下滑至4.75%附近。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速下滑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各国央行重启宽松货币政策,这无疑使得资产收益率呈现下滑趋势,特别是固定收益市场产品的收益率下降明显。而结构性产品通常是将大部分理财资金投入固定收益市场,仅将收益部分投资于衍生产品。因此,固定收益市场整体收益率下滑将使得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随之下降。
叶林峰指出,在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时,除根据其挂钩标的做出判断外,仍然需要从收益设计条款、期限、触发价格实现难易程度等方面具体分析,同时也需要关注固定收益市场的表现,不能仅仅看到某类挂钩标的的表现较差就判断该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