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宣布下调包括法国及奥地利在内的9个欧元区成员国信用评级后,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表示,现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能否保住AAA评级,将取决于德国是否愿意提供额外支持。[详细]
韦斯特韦勒在希腊雅典访问结束与希腊外长季马斯的会谈后表示,他希通过此次访问,传达一项讯息给希腊人民,那就是德国愿与希腊共同解决问题。[详细]
意大利总理马里奥蒙蒂请求德国和其他债权国采取更多行动,帮助他的国家降低举债成本,他警告,否则可能在困境中的欧元区外围国家激起选民的“强烈反弹”。[详细]
据分析,美国和欧洲主要债务国深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制造业的转移和流失,由此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不断攀升,最后陷入经济的衰退。与此相比,德国之所以能够挺过债务危机,重要原因在于其在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工业地位。制造业在德国财富比例中占有重要位置,可以直接推动就业和拉动出口,积累社会财富。
德国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传统高端制造业的代表,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头号经济体,其工业制造业占GDP的29%,成为经济的“脊梁”,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德国的精密机械、制药、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环保产业闻名于世,产品以质量可靠著称。正是依靠制造业的发达,德国自2003年开始即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直到2009年才被新崛起的“世界工厂”中国推到第二的位子。
目前德国的状况令欧洲各国羡慕不已。然而,十几年前的德国还是一个“欧洲病人”,与希腊当前的状况颇为相似。受到长久奉行的高福利制度以及两德统一后遗症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德国经济增长低迷,失业率升高和高福利导致德国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大批制造业企业迁出德国,收支失衡也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正是深刻认识到高福利体制的缺陷,德国时任总理施罗德1998年上台不久就制定了“2010年议程”,改革计划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通过降低税率增加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改革失业保险和救济制度,逐年削减失业者的救济金并加强再就业培训;推迟甚至暂时冻结退休者养老金的增加等。过去十年中,德国在劳动力市场、东西德平衡、人口问题、移民制度等方面大刀阔斧地改革,已经成为欧洲各国未来社会经济改革的模范。
从宏观经济政策看,审慎财政与坚挺货币政策长期以来是德国的镇国之宝,无论哪个政党在位,都对此持有不可动摇的共识。无论在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包括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德国都基本上奉行了这两项原则。德国对于美国自2008年来所倡导的全球大规模刺激政策不以为然,并感到忧虑,认为低储蓄高消费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而通过赤字财政刺激需求只会导致未来新的不平衡不稳定。尽管在财政刺激上非常谨慎,德国仍是全球经济复苏最早和最强劲的国家之一。
德国是欧元的最大受益国,统一市场的建立、贸易壁垒的消除,成就了德国外向型经济的腾飞。欧元区是德国出口的核心市场,德国每年40%的出口产品销往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统一货币的出现避免了出口贸易中因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也使得各国通过本国货币贬值进行贸易战的问题不复存在。
德国银行界分析,欧元流通10多年来,德国奔驰、宝马、大众等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因货币壁垒消除每年节省了3亿欧元(约合3.9亿美元)至5亿欧元(约合6.5亿美元)出口交易成本。加上如丹麦克朗、拉脱维亚拉特等非欧元区国家货币与欧元挂钩,因此也等于向德国开放了本国市场。
德国《商报》日前发布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目前德国国内约有440万个工作岗位与欧元区出口挂钩。美国麦肯锡管理研究基金会认为,德国过去10年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得益于欧元。
德国《明镜》周刊近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德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态度过于傲慢,似乎认为欧洲其他国家都需要德国开出的灵丹妙药。其他欧洲国家自然知道德国关于强化财政纪律等的提议是缓解债务危机的良方,真正让欧洲伙伴们不快的不是德国提案的内容,而是德国政府咄咄逼人的态度。
德国是欧元区最具责任心的经济体。在欧债危机持续近两年的时间里,默克尔一直在“敦促债务国压缩支出”和“维持欧元区稳定”之间,竭力地进行平衡。这种平衡极具艺术性,如果让欧元区债务国过于容易得到解救,则会令债务国“好了伤疤忘了痛”,无法彻底扭转其透支式增长的惯性;而如果对债务国持续恶化的危机过于冷漠,则会引发欧元区整体崩溃的危险——这就是为何默克尔在2010年12月还对扩大欧元区金融救助规模持反对态度,却在1个月之后表态支持的原因;这同样可以理解,为何德国宁愿同意将其承担的EFSF贷款担保份额从1230亿欧元增至2110亿欧元,但仍反对出台欧元区债券。
欧债危机久拖不决和持续恶化正对德国经济构成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欧元区整体经济衰退加重,德国主要生产企业保持销售增长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迹象已经显现,德国出口将面临挑战。
德国知名汽车零部件商舍弗勒集团11月22日宣布,由于欧洲市场对机器零部件需求的减弱,其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将无法完成预期目标,该集团目前正密切关注欧债危机对其经营业务的影响。
前欧洲中央银行经济学家克里斯蒂·舒尔茨表示,如果欧债危机能够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其对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可以被忽视,但如果欧元区救助计划失败,或危机迟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德国将难以独善其身。
德国是欧盟最大的出资国,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欧元消亡。德国手头上仍有牌可打,譬如一旦建立了财政联盟,德国或许就可考虑发行欧元债券,或增加欧元拯救基金的数额。只要德国愿意,凭借其良好的信誉和经济实力,完全可以为欧元拯救机制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只是德国目前认为时机未到。
虽然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都遭遇了二战之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是德国经济去年仍呈现出两大亮点。一是失业率降至5.7%,为1991年来的最低点。就业人口达到4150万,为历史最高点。二是去年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1%,而2010年这一比重为4.3%。
有政客提出英国选择孤立于欧盟外给德国掌握欧洲话语权制造了绝佳机会,欧债危机今日的局面是德国一手导演的结果,目的在于权力回收。但不可否认的是,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若不能及时遏制其继续蔓延的趋势,影响将波及全球,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所以欧盟领导人需要做的不是互相指责,而是实际行动。
2011年12月2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12月2日欧债危机已经导致欧元区面临解体的威胁,也令全球经济面临重新陷入衰退的风险。她紧急呼吁欧盟各国采取政治行动修复欧债危机根源,并提议迅速修改欧盟公约等。
2011年11月16日 为控制日益恶化的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德国计划提议修改欧盟宪章。对此,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此举主要是为了加强欧盟权力,严格预算规则。
2011年10月12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称,德国经济状况强劲,有能力应对动荡局面,但欧元区危机的解决将需要付出较大代价,并花费很长时间。默克尔并称,不希望欧盟成为一个债务联盟,而应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联盟。她强调,欧元目前以及未来都将是一种强势货币。
2011年9月15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有责任和义务为确保欧元的未来及欧洲的强大作贡献,德国将竭尽一切可能实现上述目标。
2011年7月11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与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的电话通话中表示,德国和欧洲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卫欧元。默克尔称,意大利必须发出关于预算改革的紧急信号。他还称,希腊需要尽快得到救助机制。
2011年6月10日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 olfgangSchaeuble)向欧元区各国财长表示,德国政府的目标为希腊债务的“软重组”,可能包括将债券到期期限延长7年。欧洲央行可能迫于压力选择妥协,希腊选择性债务重组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2011年6月7日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在致信欧盟同事称,德国政府希望希腊将未到期债务展期七年,以此作为柏林增加金融援助的前提条件。
2011年3月26日 在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要求下,欧盟各国领导人降低了未来欧元区应急援助机制的启动资金,此举重新引发了市场对欧盟控制主权债务危机措施的担忧情绪。欧盟各国领导人对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号召作出响应,将欧元区应急援助机制在2013年的实收资本降低至160亿欧元,低于各国领导人在3月21日预估的400亿欧元。
2011年2月25日 德国联邦统计局宣布,德国2月欧盟调和CPI年率上升2.2%,快于1月份的2%,为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在能源价格大幅上扬之后,德国通货膨胀2月份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学预期,创下两年多以来的最快增长。
施罗德是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在吸收其他西方各国第三条道路思想和主张的基础上,施罗德逐步形成自己的第三条道路主张。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施罗德认为,战后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和时间模式正面临严重违纪,不重新考虑记得的社会福利,就不能能推行现代化的社会政策。对社会保障体制进行结构改革尤为重要。他认为退休制度和老龄化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先行一再分配为主要特征的养老金制度,提出采用资本化的养老金制度取代先行在分配性的养老金制度。
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的个人责任。施罗德指出,目前正是社会民主党制定一个“社会方案”的时候,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未来如何实现公正、参与、互助和创新;如何塑造一个值得人们在其中生活的社会,不排斥任何人并且使所有的人最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现代公民社会的核心在于实现更多的以公益为目标的自我负责。
强调社会公正。施罗德进一步阐述了社会公正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他指出,正因为是新和维护全面的社会功能更正始终实现民主党政策的最高目的,因此我们再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分配的公正上,在在知识和信息社会里决定作用的,首先是实现机会公正。
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梁霄
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线索,请发送至
邮 箱:jingji@staff.cntv.cn
官方微博:http://t.cntv.cn/ji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