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创业板之惑 >

市场眼中的创业板:“背叛”了中小企业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1日 15: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凤凰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岁月呵,岁月,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当回首创业板走过的这两年时光,不知道作为参与者的你,是否也会发出如此感叹。

  从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至今,两年时间将至。两年的时间并不长,在历史长河中甚至都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依旧处在“蹒跚学步”的创业板来说充满意义。

  创业板到底能不能挑起支撑国内高新技术发展的重担,能不能产生像微软那样的国际巨头,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每一位投资者认真思索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市场面不同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力图为投资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创业板。

  创业板达到了既定目标吗?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各方各界对创业板均有不同的看法。作为监管层的证监会与深交所,将271家不知是龙还是虫的公司召集进来,有人达成梦想、却也有人升官发财;作为上市公司管理者的那些高管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戏剧化的生活”,有人谋财、有人夺权、有人离开、有人进来;作为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者们,亲身经历着创业板公司的股价从诞生之初时的“一飞冲天”走到如今的“一地鸡毛”,有人发财,但更多的是有人套牢、有人割肉;而作为股市20年最资深观察家的财经人士们,有人愤懑、有人高喊受骗。用两年时间走完了国外资本市场几十年的路,发育过快的创业板达到了既定目标吗?

  监管层: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被誉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当“聚光灯下的高度赞扬”撞上“私下的不好评价”,你相信哪个?

  在此前召开的第三届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创业板市场启动以来,已经初步形成创新成长型企业的聚集和示范效应,对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支持促进作用逐步显现。在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逐步体现,创业板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有序,“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高成长性——这是笼罩在创业板头上的第一光环。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总体上看,创业板企业保持了较好的成长性和较强的盈利能力。这些企业大部分处于成长期,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同时伴随规模小、商业模式不稳定、经营风险相对较高的特点,因此,“业绩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成长阶段不同,难以期望所有的创业板企业在同一时刻都同样地保持高成长”。

  在监管层“三省吾身”之时,对于创业板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但当记者和有关人士私下闲聊时,对于记者“在交易所看来,创业板开闸2年,是否达到了当时的既定目标?”的提问,该人士却均表示“不予置评”。面对记者“是否有个大概评价”的追问,回答是“应该由证监会来评价”。

  上市公司: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并不是每一家创业板企业都是为了发展而上市,在部分公司眼中,这更是一块“圈钱快”的福地。

  “上市一年多以来,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资金实力大幅提升、公司治理进一步规范、对行业内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幅增强。”对于上市之后企业最大的改变在哪里,乐视网COO刘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刘弘表示,当初考虑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主要是因为创业板当时也刚刚成立,投资者的热情比较高,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乐视网的企业特征而言,属于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更符合创业板对企业要求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选择国内创业板上市也是因为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如率先实现盈利等。

  刘弘坦言,上市对于企业发展确实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经营业绩才能保持持续性高速增长。

  然而,并不是每一家创业板企业都是为了发展而上市,在部分公司眼中,这更是一块“圈钱快”的福地。记者此前和广州本地的一些公司闲聊时,一位开发商坦言,虽然国外上市的门槛更低,但是除了一些计算机等高新行业之外,更多的企业还是愿意在国内上市,其中创业板更是首选,因为在这里获得的估值更高,“来钱更容易”。

  财经人士:创业板“背叛”了中小企业

  追溯财经人士对创业板的评价,源头直接指向了初衷的偏离。

  经历了中国股市20年的财经观察家们,在面对创业板这个“稚子”之时,并未表现出多少宽容,质疑声浪远远压过了认同声。来自监管层的声音认为他们“太苛刻”,但更多的人却将这理解为“爱之深,责之切”。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中心主任刘纪鹏近日一番言论,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在他看来,创业板受益于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口号和旗帜才可以登上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然而它却“背叛了生育它、养育它的中小企业”。刘纪鹏在说这番话的时候颇为激动,他坦言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专家学者当初都为创业板奔走呼号,然而如今看来,创业板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承诺不过是一句美丽的空话,“我们以为创业板播下的是龙种,其实生下来却是个跳蚤”。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对此却回应,不同意其“背叛中小企业”之说,因为创业板天生就是一个“庞氏骗局”,“生它、养它、看它的人,都很清楚它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它的结局早已注定”。

  上述两位评论人士的笔锋一贯犀利,大多数财经人士并未如他们这样将创业板贬到地上,但失望之情却溢于言表。财经人士皮海洲针对证监会一番“达到预期目标”之言,就发表了一番针锋相对的言论。在他看来,创业板在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功能是畸形的;在引导社会投资方面,也明显体现出一种掠夺性,表现为突击入股、PE腐败,真正支持创业企业的社会投资十分有限;而创业板市场的“运行平稳”显然不是事实,总体走势大起大落,市盈率掉了三分之二,如果这样的市场也算“运行平稳”的话,那全世界还有不平稳的市场么?

  投资者:还在玩的不是“博傻”就是“胆大”

  众多投资者正在纷纷“逃离”创业板。剩下的,要么是“胆大”的,要么是“博傻”

  创业板光环褪去,伴随着估值重心的整体下移和大面积的破发,七成股民被“绞杀”。有网友调侃,“打新股的赚走了2万亿,券商佣金赚走了2万亿,印花税赚走了2万亿,保荐机构、律师、会计、审计师等中介机构赚钱不计其数,围绕股市的都赚了钱,只有股民没赚钱”,这或许是对创业板最形象的讽刺。

  网上最近流行的新段子:某女遇打劫,颤抖曰:“大哥,我是投资A股的,最近股票都快跌没了,要不你考虑劫色吧。”打劫者痛哭流涕:“妹子,俺也投资了A股,最近跌得太惨,连吃盒饭钱都没了,你走吧。对了,边上那条路千万不要走,全是炒创业板的,他们亏得更惨。”而在“30年来致富10大机会”中,“2005年以后买中小板与创业板原始股”名列最新创富方式,无疑是投资者对创业板最大的嘲讽。

  “我有两不炒,一不炒ST,二不炒创业板。”这是记者今年来在采访股民的过程中屡屡听到的言论。资深股民魏先生向记者谈起他不炒创业板的原因,是因为创业板有太多“不正常”。“说创业板‘三高’问题是市场造成的,我们接受不了。当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6倍,创业板的36倍合理吗?更何况在这个伪市场化的市场中,还出现了PE腐败、造假上市这些严重问题,作为监管层,不监管、不阻止,就是监管失误。投资者确实是弱势群体,但我们玩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

  监管层:促进创业板公司优胜劣汰

  对于市场上关于“监管不力”的言论,深交所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交所在创业板监管方面,建立了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体系,坚持从严监管,在防微杜渐、化解风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保障了市场的运行秩序”。

  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日前表示,该所将在小额再融资、并购重组、直接退市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发挥中小板、创业板创新“试验田”作用。深交所将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及机制制度创新,在监管方面继续从严,以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和重大恶性事件;探索并完善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一线监管体系,加大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在上市公司规范发展方面,深交所将推动上市公司切实规范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行为,支持上市公司的市场化并购重组,防范内幕交易。

  在提及具体监管措施上,深交所副总经理陈鸿桥则表示,首先是募集资金的监管;其次是更加严格的公司治理要求,尤其是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监管,以及对高管的监管;第三是强化保荐机构的持续督导,中小板要求保荐人在上市以后进行两年的持续督导;最后是建立培育体系,促使企业在上市之前就能够形成诚信守法、规范、责任意识,培育更多的优质后备资源。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使上市公司能够有一种动力和一种约束力,把企业的质量做得更好。

  上市公司:上市门槛太低

  对于创业板制度改革的问题,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上市公司讳莫如深。也许在他们看来,这并非上市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全力发展公司主营业务,从而对投资者负责。不过有意思的是,不只一家上市公司高层在“私下”谈到这个问题时均表示,创业板上市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

  广东一家创业板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创业板号称净利润1000万元就可以上市,“但实际上有没有,证监会看也不看”。“一家业内排名十几的公司也能顺利过会,其实公司并没有什么值得投资的技术含量”,在他看来,这样做“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的这一观点,似乎与业界呼唤降低门槛的呼声相悖逆。上述公司董秘表示,简单降低创业板上市标准的做法并不可取,有些标准确实需要调低,如现在很多真正上创业板的企业,其实财务条件远远高过法定规定,这一条可能需要调低,只要达到规定标准就可以。但有些标准甚至需要调高。如信息披露要求、对保荐及审计等的约束要求,应该调高从严。在他看来,这属于操作层面的问题,可行性更强。

  此外,还有公司提出了募集资金使用的问题。在其看来,由于发审程序过于繁杂,导致公司上市后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有些资金投入使用的途径必须调整。在这种客观原因下,监管层对创业板超募资金的使用,条件应当适当放宽。

  财经人士: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怎样才能使创业板更加契合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初衷?自探讨创业板的调整路径之时,业内争论的重点仍然围绕在上市标准与退市制度两个方面。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创业板上市企业连续两年盈利的要求,是造成“重历史”而“轻未来”的主因。重视财务门槛,固然可以选拔出一些目前看来表现不错的企业,但也可能将当当、优酷这样一些具有创造性却暂时业绩不佳的企业挡在门外。因为一家连续盈利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可能远远不如一家处于高速成长期但暂时亏损的企业更加迫切。这样一来,创业板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初衷也就沦为一句空话。

  相比上市门槛的调整,还有部分人士认为应该在创业板中设立上市绿色通道,对符合国家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某个行业企业开设。尤其是去年底以当当、优酷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企业纷纷赴海外上市引发热议后,业内人士开始反思,当前国内优质的未上市互联网企业还有多少?在他们看来,这种方式风险更加可控,针对部分企业开小灶,范围更窄一些,降低标准的尺度也更小一些。这样操作性更强,既符合监管层务求稳妥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状。

  与此同时,直接退市、快速退市和杜绝借壳炒作现象,是设立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基本原则,也是创业板与主板和中小板最为主要的区别。然而临近两周年,早该推出的退市制度至今仍然没有出现,甚至没有出现可供公众讨论的雏形。英大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从创业板良性发展的眼光看,创业板退市制度推出应该是一个必然的事件。但创业板退市制度何时正式推出实施,可能有市场接受能力方面的考虑。

  不过,在上市制度调整与退市制度实施之后,创业板就真的有救了吗?问题远远不会那么简单。针对上述提法,就有业内专家“泼冷水”,认为在现行的审批制度下,简单地降低上市门槛或者开设绿色通道,很可能引发新的上市腐败等问题。刘纪鹏就认为,坚持创业板企业上市有一定盈利标准,是依据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而定的,如果创业板企业上市无盈利要求,亏损企业也能上市,那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显然,上市标准与退市制度在解决目前创业板所面临的问题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起作用的,也是解决目前创业板市场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必然选择。然而,想要解决创业板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光靠这些也不能包治百病。因此,创业板不能带病狂奔,但是它的病症太多,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否则,简单地解决了一个问题,也还会有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

热词:

  • 券商佣金
  • 配售股
  • 创业板市场
  • 中小企业融资
  • 市场参与者
  • 市场面
  • 破发
  • 皮海洲
  • 退市机制
  • 退市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