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中国式危机之税感时代 >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一直被公众普遍认为是免费福利的月饼也要缴税,俗称“月饼税”。消息一出,迅速引发网友的围观热议。
和“月饼税”一同被围观的还有被网友戏称为“妻税”的婚前房产加名税。
8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指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房屋、土地权属原归夫妻一方所有,变更为夫妻双方共有的,免征契税。
如今,“妻税”已死,“月饼税”依旧。
“税感”时代
税,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令国民关注。
有媒体称,中国已进入“税感”时代。所谓税感,是指人们对税收的敏感越来越强。税感的背后,其实是纳税人权利意识的觉醒。
8月23日,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对婚前房产夫妻间加名开始征税。这一消息迅速引发民众的强烈关注。
两天后,一条《契税成“妻税”情何以堪》的评论引发网友共鸣,“妻税”一词迅速传播。
有意思的是,对于是否征收“妻税”,南京税务部门在7日内先后换了三种说法。
8月23日,南京地税局表示“今天就开始征收”。
8月24日,南京地税局又称“等总局文件”。
8月28日,在国家税务总局表态“短期内恐不推行”的3天后,南京地税局决定“暂不征收”。
网友gilman2010对此评论道:“在一个提倡法治的国家,法律的朝令夕改,政策的7天三变,政犹如此,民何以堪?”
8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房屋土地权属由夫妻一方所有变更为夫妻双方共有契税政策的通知》,“妻税”被正式叫停。
“妻税”的免征,被不少网友视为“民意的胜利”。
网友韩-沙澧-翁表示:“暂停收取‘妻税’不仅让国人实际感受到民意的胜利,更可以期待制度的人本取向。原来,在我们身边,民意也可以左右决策的。”
无独有偶。8月26日,有媒体报道称一直被公众普遍认为是免费福利的月饼被缴税。随后众多网友在网上表示抗议。
网友们抗议的不只是突然多出的“月饼税”,更是担心“月饼税”的征收可能会提高应税收入的税级。
“月饼税”甚至可能让按照新个税法无需纳税的人也变成纳税一族。
有媒体举例称,假如某人每月工资6800元,若加上一盒300元的月饼,其税级便会陡然增至更高一档,所得税将增加300元。
换句话说,他要为一盒不一定需要的月饼支付全价。
对于“月饼税”,税务部门称,是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征收的,征收合理合法。
网友质疑“月饼税”属于重复征税,某地税务部门表示:这“属于‘复合税’的问题,也是国际惯例”。
“‘月饼税’对个人收入影响不大。”税务部门在回应各方质疑时淡定表示。
对于税务部门当前“见缝插针”式的收税,网友冰/xin儿讽刺道:“我要交呼吸税,快点来收吧!!!”
月饼税“七宗伤”
“‘馒头税’、‘月饼税’、‘加名税’,合法征税为何总是难以服众?遭灾遇难一捐就是成百上千的同胞们,难道就是为了争这百八十块、针头线脑的税钱吗?”网友的连串反问令人深思。
人们不禁要问:“月饼税”、“妻税”究竟让民众伤在哪里?
制度伤:税收制度有名无实
针对“月饼税”和“妻税”,有不少声音直指政府收税不按制度办事,因为“应不应该收”是立法部门的事。
深圳市政协委员郭晋龙表示:“目前在我国,税务机关以部门规章或通知的形式,自己制定税收文件,自己决定收税范围和项目的情形依然存在。”
“在2000年立法法正式生效后,这种情形是否具有合法性呢?这恰恰是公众对‘夫妻房产加名税’和‘月饼税’强烈不满的深层原因吧?”他质疑道。
权利伤:纳税人权利难保障
也有不少观点认为,“月饼税”反映了在纳税人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公众在税收问题上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着比以往更为强烈的渴望。
知名网络评论人五岳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月饼税’的敏感并非是为了那点儿小钱,而是纳税人对于税率的不满以及税收使用不够透明的条件反射。”
他同时表示:“没有权利的税款,就相当于保护费。”
公平伤:税收也应一碗水端平
还有不少网友将矛头指向税收不公:在民企、外企等体制外单位日子艰难反被尽力“拔毛”,而在政府、事业等体制内单位福利丰厚却相安无事。
网友国民01质问道:“在中国,真正的好福利,不在民间,而在政府。中秋发个月饼算什么,各级政府机构巧立名目,发出各种N倍于几块月饼的福利,怎么没有征税?”
网友王福重也表示:“按照税法,月饼征税没问题,可是税收的圭臬是公平……官员平时吃喝嫖赌都报销了,我几块月饼,你较真什么呢?”
功能伤:失效的税收调节机制
税收的作用本来是调节贫富差距,但税务部门却一面对富人收入一筹莫展,一面紧盯工薪阶层的口袋。不少网友直批征“月饼税”是“舍本逐末”。
网友回冇一笑如此质疑:“官员称高收入人群跟踪系统是空白,征不到税。普通人有‘月饼税’,上百万股金分红却可避税。”
学者王先庆指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是为了调节个体收入不平衡,应当削富济贫。
民意伤:以人为本,路还很长
如果说“妻税”的免征是“民意的胜利”,那么“月饼税”表明:政府体察民意,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媒体人张天潘在微博上指出:“由‘加名税’与‘月饼税’引发的社会争议与焦虑,是深植于社会分化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焦虑。基于此,我们不能不体察到其中蕴藏的民意与民情,然后顺其而行事,更多地让利于民,构建一个藏富于民的健康社会,不要积极于与民争利。”
感情伤:过节谈税伤感情
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过节发月饼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今年的月饼让人“添堵”。
“税务部门征收‘月饼税’,自然有法可依。但这种税收的出现,仍引起了人们感情上的挫伤。”网友马振贵说。
他表示:“对月饼这类福利物品,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单位对员工的关怀,当税收出现于此的时候,也让这种关怀变了味。”
分配伤:“差钱”的民众,“不差钱”的政府
不少网友表示,最令他们受伤的是,政府坐拥巨额的财政收入,花着高企的“三公”经费,却依然在“月饼税”上寸步不让,而财富分配的天平本应向民众倾斜。
学者李春光直呼:“从房产加名税到‘月饼税’,我们以法律为挡箭牌,对小民钱包越发盯的死紧。作为财政收入世界第二的大国……我们是不是应对已成房奴车奴卡奴孩奴买不起房吃不起肉活不起也死不起的芸芸小民有些愧疚?要民生还是民不聊生?是个问题。”
媒体人李佳佳在“不能不为有关部门嗅觉之敏锐叹服”之余,在微博中建议:“在财政收入增速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现在,是否想过像香港、新加坡等地政府一样,以退税的形式把财政盈余‘分红’给民众呢?要知道,政府盈余全民分享,在很多国家早已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