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加入WTO以来的十年,我国银行业开放基本与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并与我国银行业发展程度和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中国银行业与中国经济的其他部门一样,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
竞争中的发展
入世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年底到2006年底,在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业开始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实施对外开放。在5年过渡期内,我国银行业认真履行承诺,并在承诺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和深化银行业改革需要,积极主动地实施各项自主开放措施,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
在深化银行业改革方面,200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此后自2003年起,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陆续进行并完成了股份制改革。
在对外开放方面,这一阶段的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格局划分较为明显。中资银行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居民存款、工商企业贷款等常规性业务和新兴的信用卡等中间业务。外资银行则主要经营外币存贷款、外币信用卡和为外籍客户群体办理大额人民币业务。2001年底到2006年底的5年间,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率、非利息收入率、利润率、营业费用率、呆帐准备金率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国内银行盈利能力以及经营效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受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和过渡期影响,总体上银行利差不降反升,因此,该阶段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总体上比较有限。
第二阶段为2006年底以后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在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之时,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客户限制和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
2006年底,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已经全面放开,2007年末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同比增长了82.8%。我国金融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在华外资银行已经与中资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外资银行进军低端客户群体市场;第二,中资银行积极挺进高端客户群体的信用卡尤其是商务卡市场;第三,外资银行向中西部和农村进军,开辟新的市场。
综合来看,首先,我国的银行业市场格局在这一阶段中处于一种有序的变化状态之中,竞争与合作是这一时期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关系的主流。我国银行努力把握住有利的机遇,积极参与批发业务、中间业务以及零售业务这三大重要的银行业务领域的竞争,取得较快发展。其次,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我国银行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银行业的主要问题已经从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转向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等问题。再次,在监管方面,面对综合经营在我国初露端倪的新形势,监管部门根据金融业发展的特征做出了阶段性的调整。2008年2月20日,“一行三会”共同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公布,《规划》强调,在监管方面要“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建立了双边监管合作机制。
机遇与挑战并存
加入WTO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众多的发展机遇。从长期来看,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对银行业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可以为我国银行业提供难得的参照体系和竞争对象,起到示范、激励和交流的作用。它将进一步促使和加强我国银行业与国外银行的联系和合作,通过市场互补,共同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
但必须看到的是,随着金融业各种限制措施的逐步消除,中国的银行业将面对更多外来的竞争和挑战。随着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的加剧,我国银行在本国经营的优势将会被消弱,同时对国内优质客户和高端人才争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另外,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服务市场的经营风险趋于增加,国内金融监管的难度的大大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和监管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要做好以下几点以迎接新的挑战。第一,调整粗放型经营思路,进行经营理念创新。第二,进一步实现银行产权多元化,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第三,进行监管创新,全面提高银行业监管水平。第四,协调“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的关系,稳健“走出去”的步伐。第五,处理好和外资银行的关系,既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达到共赢。(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